

1.脫離凡塵,超脫世俗。
1.漢代王章在出仕前家里很窮,沒有被子蓋,生大病也只得臥牛衣中,他自料必死,哭泣著與妻子訣別。妻子怒斥之,謂京師那些尊貴的人誰能比得上你呢,"今疾病困戹,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見《漢書.王章傳》◇以"牛衣對泣"﹑"牛衣夜哭"謂因家境貧寒而傷心落淚。
1.指貧寒之士。
1.見"牛衣對泣"。
1.見"牛衣對泣"。
1.謂貧困的生活。
1.見"牛衣對泣"。
1.牛醫之子。喻出身微賤而有聲望的人。典出《后漢書.黃憲傳》"世貧賤,父為牛醫……同郡戴良才高倨憆,而見憲未嘗不正容,及歸,罔然若有失也。其母問曰'汝復從牛醫兒來邪?'"
1.指病虛,恍惚。
1.牛瘟病。牛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像湃水一樣放量豪飲你這樣大口地喝,是牛飲,不是品茶。
1.牛脂的俗稱。熬煮牛的內臟脂肪所得的油脂,可供食用,也是制肥皂和脂肪酸的重要原料。
1.喻過分溺愛子女。典出《左傳.哀公六年》"鮑子曰'女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杜預注"孺子,荼也。景公嘗銜繩為牛,使荼牽之,荼頓地,故折其齒。"
1.用豬﹑牛膀胱充氣制成的球。
1.牛與谷種。
2.小牛。
1.晉溫嶠在牛渚磯燃犀照怪的典故。
1.比喻用以揭露黑暗或怪異之物。
1.見"牛齝"。
1.即牙牌。一種賭具。用竹﹑木或骨做成。
1.大塊牛肉。
1.愧恨。
1.羞愧的樣子。
1.亦作"忸?"。習慣。
1.見"忸忕"。
1.見"扭別"。
1.揪住拉扯。
1.猶抽搐。
1.亦作"扭撻"。亦作"扭達"。
2.扭動;擺動。
1.見"扭搭"。
1.相互揪住毆打。
1.抽搐;擺動。
1.用麥芽糖制成的兩股或三股扭在一起的食品。多用以形容撒嬌或害羞時的扭捏情態。
1.用兩股以上的條狀物向相反方向轉動。
2.反復搓動;反復轉動。
1.揪住廝打;扭在一起。
2.糾纏;纏繞。
3.謂書法中字的筆劃結構過于緊密。
1.拘捕押送。
1.扭轉虧損的局面。
1.扭轉虧損,增加盈利。
1.物理學名詞。使物體發生扭轉形變的力。
1.謂生硬編造。
1.身體擺動貌。多形容羞羞答答或裝腔作勢。
1.軀體扭動貌。
1.揪打。
扭轉變形扭曲著嘴角|鋼軌被扭曲了。也比喻使失去原貌或變得不正常在他們的筆下,歷史已經被扭曲|被扭曲的人性。
1.謂顛倒是非。
1.關節附近的軟組織突然受到猛烈牽拉而損傷。
1.揪住押送。
1.硬擠。
1.見"扭搭"。
1.跳秧歌舞。
1.扭動腰胯。多形容故作妖嬈的丑態。
1.做作,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