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麥芽糖制成的兩股或三股扭在一起的食品。多用以形容撒嬌或害羞時的扭捏情態(tài)。
1.嚴明的刑戮。
1.形容對遠方或外面的情況了解得十分清楚,識見非常高明。
1.見"明鑒"。
1.有機化合物。白色或淡黃色的薄片或顆粒,半透明,在熱水中容易溶解。用牛﹑驢等動物的皮﹑骨等熬制而成,工業(yè)上用作黏合劑,也用于制造照相感光材料,醫(yī)藥上用作止血劑,也供食品工業(yè)用。
1.指用白色獸角制成的薄片。
1.即羊角燈。將羊角熬制成半透明的薄片做罩子的燈。
1.敞轎。
1.高明的指教。對別人言論書札的敬語。
2.修明教育。
3.由摩尼教發(fā)展而成的秘密宗教組織。混合有道教﹑佛教等成分。五代﹑宋﹑元農(nóng)民起義常利用為組織的工具。
1.表彰節(jié)烈。
2.表明節(jié)操。
1.亦作"明絜"。
2.清白;高潔。
3.明凈,潔凈。
1.明快敏捷。
1.熟悉,明了。
2.明達,對事理認識透徹。
1.見"明誡"。
1.亦作"明戒"。
2.明白告誡;明訓。
1.通曉經(jīng)術(shù)。
2.漢代以明經(jīng)射策取士。隋煬帝置明經(jīng)﹑進士二科﹐以經(jīng)義取者為明經(jīng)﹐以詩賦取者為進士。宋改以經(jīng)義論策試進士﹐明經(jīng)始廢。
3.明清對貢生的尊稱。
1.傳說中的仙草名。
1.喪具。舊時豎在靈柩前或敷在棺上,標志死者官銜和姓名的長幡。
2.顯揚表彰。
1.明麗而潔凈。
1.《西京雜記》卷三"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庫府,金玉珍寶,不可稱言。其尤驚異者……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人有疾病在內(nèi),則掩心而照之,則知病之所在。又有女子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多以"明鏡高懸"比喻官吏執(zhí)法嚴明,判案公正,或辦事明察秋毫,公平無私。
1.公開鹽。
2.謂察其情,明其冤。
1.明確的證據(jù)或依據(jù)。
1.明達有決斷。
1.賢明的君主。
2.舞名。
1.嚴明公允。
1.亦作"明儁"。
2.明慧俊異。
1.明白開列;說清楚。
1.明達和樂。闿,通"愷"。
1.明代刊刻的書。
1.明文規(guī)定的法令條規(guī)。
1.明代刻印的書。
1.聰慧恭謹。
1.明亮開闊。
1.公開或暗地里來往。形容關(guān)系密切,來往頻繁(多含貶義)。
①明亮天青云淡,大地明朗。②明白;明顯心下豁然明朗|態(tài)度不明朗。
1.形容光明,明亮。
1.《易.離》"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孔穎達疏"明兩作離者,離為日,日為明。今有上下二體,故云明兩作離也。"后因以"明離"指太陽。
2.指光明照耀。
3.指太子。
4.帳名。
清明秀麗田野里一片明麗的春光。
1.明慧爽利。
1.謂賢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語本《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1.透光的疏窗或門。
1.明亮,光亮。
2.明白清楚。
1.明亮,亮閃閃。
1.明白;清晰。
2.清楚地知道或懂得。
1.爽朗剛正。
1.圣明神靈。
1.指帝王的命令。
2.明文宣布的命令。
1.古代帝王陵墓正前的高樓。樓中立帝廟謚石碑,下為靈寢,明樓前有石幾筵。
2.碉樓。舊時北方鄉(xiāng)居,樓房蓋瓦者為暗樓;上層作雉堞形,供候望偵伺用者,稱為明樓。
1.顯露。
1.英明的謀慮。
1.高明的智謀。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