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對癥下藥"。
1.傳留下來的習氣和文章。
1.古代謂法定的受田人口之外的人。
1.指兵符﹑傳符等重要符節以外的用于禁苑﹑交巡等的憑證。
1.剩馀的篇幅。
1.留傳后世的福祉。
1.正賦以外的附加稅。
1.指殘花。
2.不盡的芳香。
1.馀留香甜滋味。
2.指馀甘子。
1.直角三角形任意一銳角的斜邊和對邊的比,叫做該銳角的馀割。用csc(角)表示。參見"三角函數"。
1.繚繞不盡的歌聲。
1.非主要的工作。
1.空馀的時間。
1.抵償不盡的罪愆。
1.充足的光輝。
2.謂多馀之光。《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臣聞貧人女與富人女會績﹐貧人女曰﹕'我無以買燭﹐而子之燭光幸有余﹐子可分我余光﹐無損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當路矣。茂之妻子在焉﹐愿君以余光振之。"后遂用為美稱他人給予的恩惠福澤。
3.指落日的光芒。
4.喻指美德﹑威勢所顯現或留下的影響。
作家。福建永春人。曾在金陵大學、廈門大學、臺灣大學學習。曾參與建立藍星詩社,主編《藍星》周刊◇任大學教授。著有詩集《蓮的聯想》、《白玉苦瓜》、《春來半島》,散文集《左手的繆思》、《逍遙游》等。
1.剩馀的時間;閑暇。
1.大寒之后尚未回暖時的寒氣;殘馀的寒氣。
1.遺憾。
1.殘留的痕跡。
1.不盡的恨怒;遺憾。
1.殘花。
2.其他的花。
1.猶馀年。
1.無窮的懷念。
1.見"余歡"。
1.春秋吳國船名。
1.即馀皇。
1.傍晚的陽光。
2.充足的光輝。
3.比喻天子恩澤。
1.同"余輝"。
1.遺留下來的美德。
1.事后的悔恨。
1.遺留的穢物臭氣。
1.指零頭。
1.猶馀生。
1.《詩.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傳"火,大火也。流,下也。"按,大火﹐即心宿。夏歷五月黃昏,大火見于正南方,方向正位置最高;夏歷七月之后,星位逐漸西降,知暑盡秋至◇因稱西降的大火星為"余火"。
1.多馀的財物。
1.見"余跡"。
1.多馀積蓄。
1.舊址殘基。
1.指文集正續編外殘剩詩文的集子。
1.指多而嚴重的缺陷。
1.指無須耗用主要精力的技藝﹑技能。
1.事后還感到的恐懼。
1.謂久晴的天氣。
1.指死后世人的評價。
1.形容非常嫵媚可愛。
1.遺教。
2.很多的教誨。
1.殘留性命的人。指劫后的遺民。
1.指細小水流。
2.指殘留的唾液。
1.謂太陽的馀光。
1.殘留的光輝。
2.馀日;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