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件的某種本子。亦指某種文件。
1.指沙田民戶之丁男。
2.舊宗名。在西藏自治區東北部。1960年與邊壩宗合并為邊壩縣。
又稱。媯3b!薄S補怯愀伲鯡科。身體長紡錘形,銀白色。尾鰭基部有兩個葉狀大鱗尺。屬暖水性海洋中上層魚類,以硅藻等浮游生物為食。是世界重要經濟魚類,肉細嫩,富含脂肪,通常用來制罐頭。
1.用陶土和沙燒制的一種三腳鍋。
1.即桑耳。
1.桑耳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五.木耳》。
1.指漢呻羊。
1.生于桑樹上的菌。可食。亦可入藥。
1.桑梓﹑枌榆之省略。指鄉里。
1."桑主"。《山海經·中山經》"其余十三山者,毛用一羊,縣嬰用桑封,瘞而不糈。桑封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鋭其上,而中穿之加金。"一說為藻珪之誤。袁珂校注"江紹原《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第一章注謂經文桑封系藻珪之誤,桑主即藻玉……其說近是。"
1.用桑木做柄的斧頭。
1.采桑養蠶的婦女。
1.《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余,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于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后因以"桑蓋"指劉備。
1.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相傳每年桑椹成熟時河水干涸,故名。
2.古縣名。
坦桑尼亞重要城市。人口約11萬(1978年)。曾是東非商業和奴隸貿易中心。世界最大丁香和丁香油輸出港。有丁香油提煉、椰子加工、制革等工業。市內有古老的蘇丹宮殿和伊斯蘭教寺院,市郊有能容萬人的大體育場。
1.桑樹的根。可作中藥。
2.蜻蛉的別名。
3.蛇名。參見"桑根蛇"。
1.即山車。緯書傳說帝王有德,天下太平,則山車出現,為祥瑞之一◇亦指帝王所乘之車。
1.赤練蛇的別稱。
1.用桑根皮長纖維制成的線。古時作外科縫合手術用線。
1.用桑樹根皮為原料制成的紙。質地堅韌,耐用。
1.桑木作的弓。亦泛指強弓﹑硬弓。
1.即長桑君。相傳為古良醫扁鵲之師。
1.采桑女子。
1.二木名。古時迷信以桑谷生于朝為不祥。
1.呻羊與管仲的并稱。兩人皆古代理財專家。
1.桑樹與果木。
1.尺蠖的別名。
1."桑弧蓬矢"的略語。
2.以桑木作的弓。亦泛指堅弓利箭。
電影編導。浙江寧波人。滬江大學新聞系肄業。1941年從影。1946年任文華影業公司編導,1953年起任上海電影制片廠編導。曾任中國影協上海分會副主席。因編導《梁山伯與祝英臺》,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個人一等獎。編導的《她倆和他倆》、《郵緣》獲優秀影片獎。執導的《祝福》獲國際獎。
1.謂行桑弧蓬矢之禮以勵志。蒿,蓬蒿。
桑木作弓,蓬梗為箭。《禮記·內則》國君世子生,告于君……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古代諸侯生子后所舉行的一種儀式。象征男兒應有志于天下。
1.指壯志;大志。
1.即子桑戶。又名子桑伯子。魯人。古代的隱士。
2.鳥名。即桑扈。
3.桑枝編成的門。參見"桑戶桊樞"﹑"桑戶蓬樞"。
1.以桑枝為門,木條為樞。形容居處簡陋,家境貧寒。
1.編桑枝為門,立蓬條為樞。形容家境貧窮。
1.鳥名。即青雀。又名竊脂。
2.即子桑伯子。古代隱士。魯人。
3.古代傳說少皞時主管蠶桑的官。
4.復姓。參閱《通志略.氏族四》。
1.附生于桑樹上的白蘚。
1.桑耳的別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五.木耳》。
1.尺蠖蛾的幼蟲。其色如桑皮,慣棲桑樹上,故名。
2.比喻渺小的人。
1.桑耳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五.木耳》。
1.桑木做的木屐。
1.桑木做的簪子。謂首飾簡樸。
植桑養蠶同池塘養魚相結合的綜合經營方式。基”指挖地成塘時魚塘周圍堆泥形成的土埂(俗稱塘基)。基上種桑,桑葉喂蠶,蠶沙喂魚,魚糞肥塘,塘泥肥基,塘基互養,形成良性生態循環。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采用較廣。類似的綜合經營方式還有珠江三角洲一帶的蔗基魚塘。
1.桑寄生科。常綠小灌木,常寄生于山茶科和山毛櫸科等植物上。葉革質,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夏秋開花,紫紅色。漿果橢球形。另有毛葉桑寄生,也稱桑上寄生。枝﹑葉﹑花均被褐色毛。中醫以莖葉入藥,叫廣寄生,能治風濕痛﹑腰背酸痛等。
1.指農桑之事。
1.指桑間之詠。泛指淫靡之音。
2.指男女幽會之地。
3.桑林中。
1.《禮記.樂記》"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鄭玄注"濮水之上,地有桑間者,亡國之音于此之水出也。昔殷紂使師延作靡靡之樂,已而自沈于濮水,后師涓過焉,夜聞而寫之,為晉平公鼓之。"后因以"桑間濮上"指淫靡之音。
2.指男女幽會的地方。
3.指男女幽會之事。
1.指淫靡的音樂。
1.指描寫男女情愛的詩歌。
1.指男女之間的約會。
1.見"桑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