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yè),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余,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于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后因以"桑蓋"指劉備。
1.謂善于辭令﹐能言善辯。
2.指能言善辯的口才。
1.同"辯口利舌"。
1.能言善辯﹐伶牙利嘴。
1.分清物類。辯﹐通"辨"。
1.申辯﹐申理。
1.指言辭或文辭華美綺麗。
1.言辭流利﹐能言善辯。
1.列舉理由加以分辯。
1.智而有謀。
彼此用一定的理由來說明自己對事物或問題的見解,揭露對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確的認識或共同的意見~會ㄧ他們?yōu)闅v史分期問題~不休。
1.謂能言善辯﹐才思敏捷。
〈書〉辯駁或用難解答的問題質(zhì)問對方互相~。
1.能說會道﹐花言巧語。
1.能言善辯的女子。(1)指春秋楚昭氏之妻『劉向《列女傳》有"楚野辯女"篇。(2)即趙津女『劉向《列女傳.趙津女娟》載﹕趙娟父系黃河一渡口之船夫。趙簡子南擊楚﹐娟父醉臥﹐不能如約渡簡子過河。簡子欲殺之﹐娟為父辯解﹐因得免。三國魏曹植《鞞舞歌.精微篇》"辯女解父命,何況健少年!"黃節(jié)注"《列女傳》趙津女娟列《辯通傳》,故曰辯女。"
1.申辯﹐辯白。
1.辯士聚集之所。
1.謂言辭﹑文辭華美精巧。語本漢王充《論衡.自紀》﹕"文必麗以好﹐言必辯以巧。"
1.能言善辯的人。
1.謂在任何環(huán)境里都能處之泰然。辯﹐通"徧"。
1.猶辯富。雄辯。
1.借指辯詞。
1.全部加以省察。辯﹐通"徧"。
1.通曉。
〈書〉能言善辯的人。
1.對所掌職事引起爭訟。
2.謂明確自己所擔負的職務。
1.猶辯解。
2.辨析闡釋。辯﹐通"辨"。
1.辯解訴說。
1.長于雄辯﹐游說。
2.指雄辯的辭采。
3.猶雄辯。
1.辯論﹐爭論。
2.判決訴訟案件。
法院審判案件時,被告人為自己申辯。
1.言辭敏捷。
2.泛指迅速。
1.富于辯才而又學問淹貫。
2.指富于辯才而又學問淹貫的人。
1.盤問﹐查問。
對錯誤的指責進行辯解。
1.即辯士。
1.聰明穎悟。
1.辨別分析。辯﹐通"辨"。
2.辯解分說。
3.分別﹐區(qū)別。辯﹐通"辨"。
1.聰慧明理。
2.分辯清楚﹐分辯明白。
1.能言善辯﹐靈巧聰明。
1.普遍獻酒。古代宴飲或舉行大典時的一種禮節(jié)。辯﹐通"徧"。
1.明白簡潔。
①關于研究辯論的學問。②邏輯學的舊稱。
1.辯白昭雪。
1.巧偽之言﹐美麗動聽而奸詐虛偽的言詞。
2.指巧言。
1.見"辨眼"。
1.辨別檢驗。辯﹐通"辨"。
1.議罪定案。
1.見"辨要"。
1.猶議論。義﹐通"議"。
1.辨析議論。辯﹐通"辨"。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