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第二大油田。在山東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大部分在東營市境內。1964年開發。1995年原油產量3000萬噸,僅次于大慶油田。有輸油管分別通往青島市的黃島油港和長江北岸的儀征市。
1.謂安排檢驗﹐采取檢驗的手段。
1.設宴。燕﹐通"宴"。
1.出席宴會穿的衣服。《荀子.大略》﹕"寢不逾廟﹐設衣不逾祭服﹐禮也。"楊倞注﹕"設﹐宴也。"一說﹐"設"乃"燕"字之訛。王先謙集解引王念孫曰﹕"設當為燕字之誤也﹐故楊注云﹕'燕﹐宴也。'寢對廟而言﹐燕衣對祭服而言。《王制》'燕衣不逾祭服﹐寢不逾廟'是其證。"
1.謂設立諸侯與諸臣的禮儀。
1.猶設問。
2.猶起疑。
1.立意﹔命意。
1.行軍時﹐預先向宿營地域派出部署宿營的小部隊。
1.使用﹔花費。
2.施用﹐實行。
1.備辦素食。
2.向僧尼施食。
1.施行政令。
1.合乎中正之道。
1.設置重屋。指建宗廟。
1.設立所祭之神﹑鬼的牌位。
1.作東道主。
1.設置并演奏。
1.安排座位。
2.設靈位。
1.復姓。
1.指地方的城隍神。
1.即義倉。古代為防荒年而在鄉社設置的糧倉。始于隋代。其管理﹑發放等體制歷代不一。
1.一社之長。古代以社為基層地方組織,選年老曉農事者任社長。
2.即社公。舊謂土地神。
3.以社命名的集體組織的領導者。
1.古謂祭土地神的場所。
1.舊時于社日以豬羊肉等美味食品鋪于飯上,謂之社飯。
1.古謂祭祀后土神和四方。語出《詩.小雅.甫田》"以我齊明,與我犠羊,以社以方。"鄭玄箋"秋祭社與四方,為五谷成熟報其功也。"孔穎達疏"社,祭土神……祭四方,謂祭五官之神于四郊也。"
1.古代吳地民俗稱社日前后所起的大風。
1.宋代民間自衛團的副指揮。
1.古代生員會課之作。
1.舊謂土地神。
2.舊俗用以稱生而眉發白﹑面顏赤的男子。
3.宋李濤的小字。
1.見"社翁雨"。
1.古代祭祀土神的宮殿。
1.舊時社日祭神所鳴奏的鼓樂。
2.指社廟內敲的鼓。
1.即社公。古謂土地神。
人們以共同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按照一定的行為規范相互聯系而結成的有機總體。構成社會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環境、人口和文化。通過生產關系派生了各種社會關系,構成社會,并在一定的行為規范控制下從事活動,使社會藉以正常運轉和延續發展。
國家和社會對發生生活困難的社會成員給予物質幫助。包括勞動保險、老年生活保證基金、失業基金等。廣義上還包括職工生活困難補助、公費醫療、災害救濟等。
任何社會過程或社會形態的變更。包括社會結構、社會系統、社會關系以及生活方式、行為規范、價值觀等的變化。
1.指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主要指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用生物界自然選擇和生存競爭規律來解釋社會現象的理論。認為社會機體同生物有機體的變化過程以及進化規律相似,人類歷史就是生存斗爭、適者生存的歷史,人類同生物一樣有優等劣等之分,社會的不平等和階級的劃分是因為個人的天賦不同。
指口頭上的社會主義,實際上的帝國主義。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第二國際的機會主義首領考茨基等人及其派別,背叛無產階級立場,支持帝國主義戰爭,成為社會帝國主義者和社會帝國主義派◇把打著社會主義”旗號,推行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和侵略擴張政策的人,也稱為社會帝國主義者。
隨著生產發展引起的社會勞動的分工。有經濟各部門的分工,如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等;有各部門內部的分工,如工業又分為機械制造、采礦、冶金、紡織等業。人類歷史上有三次社會大分工,即游牧部落從原始人群中分離出來,手工業和農業的分離以及商人階級的出現。
整體或局部社會在一個階段內所呈現的習尚、風貌。為一定社會中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行為模式、道德觀念以及時尚等要素的總和。
國家和社會采取提供資金、舉辦事業、優價服務等方式,改善社會成員的物質和文化生活質量,以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泛指國家和社會團體舉辦的文化、教育衛生以及市政設施、服務網點等福利事業。專指政府或社會為鰥寡孤獨、盲聾啞殘等社會生活困難者提供各種物質幫助和特殊服務。
也稱社會標準”。社會用于調整人們的相互關系,維護正常社會秩序的各種行為準則。包括法律規范、道德規范、宗教規范、社會習俗和公共生活規則等。
通過人類長期社會活動創造的環境。如村落環境、市鎮環境、工業環境、農業環境和文化環境等。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的標志。亦有將其理解成人與人之間各種社會聯系及聯系方式的總和。
1.職業以外的集體活動,如黨團活動﹑工會活動﹑學會活動等。
貫穿人類社會發展一切階段的矛盾。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在這兩對矛盾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最根本的矛盾。生產力的發展,引起新的生產關系的產生,新的生產關系引起新的上層建筑的產生。在階級社會中,社會基本矛盾表現為階級矛盾,這一矛盾必須通過政治革命才能解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非對抗性的,它可以通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的改革和調整來解決。
即角色②”(1205頁)。
西方社會學家將社會成員按照某一個或幾個標準,如財富、權力、知識、職業或聲望之類,區分為各種層次,其中任何一個等級,即為一個階層。
國家和社會以多種形式對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殘疾等原因而無力維持基本生活的災民、貧民提供救助。包括提供必要的生活資助、福利設施,急需的生產資料、勞務、技術、信息服務等。
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生產商品的勞動所具有的社會性質。與私人勞動”是一對矛盾。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勞動產品直接表現為私人勞動;但社會分工又使商品生產者互相依賴,商品不是用來滿足生產者的需要而是用來交換,并在商品出售后才表現為社會勞動。
又稱社會黨”、工黨”等。主張社會民主主義的政黨。大多起源于19世紀末工人運動,1889年與一些社會主義工人團體一起組成第二國際◇第二國際分裂為左、中、右三派。左派聯合組成第三國際,改稱為共產黨。中派和右派仍用原名,組成社會主義工人國際,但已成為資產階級在工人運動中的代理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各國社會民主黨又組成社會黨國際,是一支有重要影響的政治力量。
1.也叫待業青年。既不上學也未就業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