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全國。磬,通"罄"。
1.西漢綏和二年,成帝無病暴死。或歸罪皇后趙飛燕及其妹趙昭儀,責其"執賊亂之謀,殘滅繼嗣以危宗廟",趙飛燕姊妹先后自殺。史謂"先是有童謡曰'燕燕,尾涏涏,張公子,時相見。木門倉瑯根,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見《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以"燕啄皇孫"為后妃謀害皇子之典。
1.古代一種雜技。
燕科鳥類的通稱。益鳥。體型小巧,兩翅尖長,尾羽平展時呈叉狀,飛行時捕食昆蟲。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中國有九種,如家燕夏季遍布各地,在建筑物的屋檐下筑巢,秋冬季節飛往南方。
1.地名。在江蘇省南京市東北部觀音山。突出的巖石屹立長江邊,三面懸絶,宛如飛燕,故名。
1.指鴉片煙館。
1.樓名。在今江蘇省徐州市。相傳為唐貞元時尚書張建封之愛妾關盼盼居所。張死后,盼盼念舊不嫁,獨居此樓十余年。見唐白居易《詩序》。一說,盼盼系建封子張愔之妾。見宋陳振孫《白文公年譜》◇以"燕子樓"泛指女子居所。
1.喻育子之艱辛。
1.唐任宗妻郭紹蘭,因宗經商湘中,久不歸,見堂上雙燕翻飛,嘆言"爾海東來,必經湘中……欲憑爾附書,投于我婿。"因以所吟詩系于燕足,燕徑飛至荊州任宗處。宗解書,得其妻所吟詩。見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傳書燕》。
1.宴飲。亦指宴席。燕,通"宴"。
2.宴飲時盛食品的器具。
1.安坐;閑坐。
2.指坐禪。
3.指施食。
1.仿古的碑文。
1.亦作"贗本"。
2.偽托名家手筆的書畫﹑碑帖﹑刻本。
1.贗作,代筆。
1.《韓非子.說林下》"齊伐魯,索讒鼎,魯以其雁往,齊人曰'鴈也。'魯人曰'真也。'"后因以"贗鼎"指仿造或偽托之物。
1.亦作"贗古"。
2.假冒的古物。
1.亦作"贗跡"。
2.偽造的書畫墨跡。
1.亦作"贗賈"。
2.賣假貨的商人。
1.指偽造的書畫卷軸。
1.亦作"贗刻"。
2.偽托的刻本。
1.虛假的力量。
1.偽造的東西。多指書畫文物。
1.亦作"贗譜"。
2.假托的家譜。
1.指偽造古代名人手筆的人。
1.亦作"贗書"。
2.假造的書信或文件。
3.托名偽造的書籍。
1.偽體。指詩歌創作中不合正體的寫法。
1.謂假借他人名義。
1.假冒的簽押。
1.亦作"贗語"。
2.編造的故事。
1.偽造。
1.亦作"贗作"。
2.偽托的作品。
3.偽造。
1.亦作"鷃鴻"。
2.鴳雀與鴻鳥。兩種大小懸殊的鳥。比喻人們才識的高下。
1.亦作"鷃爵"。
2.即鴳雀。
1.亦作"鷃爛"。
2.鴳爛堆。
1.亦作"鷃爛堆"。亦作"鷃濫堆"。
2.鴳雀。
1.亦作"鷃濫堆"。
2.見"鴳爛堆"。
1.亦作"鷃鵬"。
2.《莊子.逍遙游》"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絶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后遂以"鴳鵬"比喻人們志趣﹑識見的不同。
1.亦作"鷃雀"。
2.小鳥名。鶉的一種。也稱斥鴳﹑尺鴳。弱小不能遠飛,為麥收時候鳥。亦喻小人。
1.亦作"鷃鷃"。
2.鴳雀。
1.亦作"鷃羽"。
2.鴳雀。亦比喻才能低下的人。
1.閑居之服。
1.歡好。
1.謂男女歡愛私情。
1.美好貌。
2.也借指美女。
3.歡好;和美。
1.以爓肉行祭。
1.火燎貌。
1.開水中燙過的肉。古代祭祀中用作祭品。
1.鹵水。
1.燕尾上肉。珍羞。
1.出水溝。
1.猶煩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