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居撞身。
1.誣罔詆毀。
1.指誣妄謬誤之言。
誣賴的話;沒有根據的話無恥~。
1.妄語。
1.磨玉的青石。
1.水曲。
1.雜亂交錯貌。
1.波濤。
中國西南地區(qū)大河。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北麓,從北向南經西藏、云南,出國境后稱湄公河。注入南海。全長4688千米(中國境內段長2354千米)。中游處于橫斷山區(qū),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下游兩岸山勢漸低,峽谷和平壩相間。流量豐,落差大,富水能資源。
1.猶言隨波逐流。比喻言行無標準。
1.亦作"瀾翻"。水勢翻騰貌。
2.比喻言辭滔滔不絕。
3.形容筆力或文章氣勢奔放跌宕。
1.水勢浩大貌。
1.(價格)低廉。
1.流貌。
1.放浪無拘。
1.亦作"瀾熳"。
2.分散﹑雜亂貌。
3.形容色彩濃厚鮮明。
4.興會淋漓貌。
1.見"瀾漫"。
1.清澄如水。
1.汍瀾。淚流貌。
1.波紋。
1.破爛的衣衫。亦形容破落下垂的樣子。襥,同"衫"。
1.亦作"?縷"。
2.見"襤褸"。
1.亦作"?褸"。亦作"?縷"。
2.形容衣服破爛。
3.比喻破舊。
4.無緣飾的破舊短單衣。
5.泛指破爛的衣服。
1.亦作"?褸篳路"。
2.原謂穿著敝衣,駕著柴車,開發(fā)山林◇用以形容開創(chuàng)者的艱辛。語本《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1.指敗絮。
1.外形丑陋。
2.錯雜貌。
形容能說會道的口才三寸斕斑舌。
1.色彩錯雜鮮明貌。
1.籃球運動中﹐投籃未中﹐球體碰到籃板或籃圈后彈出﹐稱為籃板球。
1.籃子。
1.同"籃輿"。
用球向懸在高處的球籃進行投準比賽的一項球類運動。球用皮制,內裝橡皮膽,圓周75~78厘米,重600~650克。球場長26米,寬14米,兩端中央設有球架,在離地305米處裝上內徑45厘米的球籃。兩隊對抗,每隊五人,分別擔任中鋒、前鋒和后衛(wèi)。在互相攻守中,運用傳球、運球、搶截及投籃等技術和戰(zhàn)術,把球投入對方球籃得分。比賽40分鐘,分上下半場(美國職業(yè)籃球賽全場比賽為48分鐘,分四節(jié)進行)。以全場得分多者為勝。
1.竹床;竹轎。
1.古琴名。
1.籃輿。
1.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著行走﹐類似后世的轎子。
1.穿襕衫,系革帶。古代士大夫的服飾。
1.穿襕袍,戴幞頭。古代宦者常服。
1.穿襕袍,執(zhí)手板。古代官吏朝會時的服飾。
1.古代的一種公服。因其于袍下施橫襕為裳,故稱。其制始于北周。
1.抹胸的別稱。
1.古代士人之服。因其于衫下施橫襕為裳,故稱。其制始于北周,后世沿襲,明清時為秀才舉人公服。
1.殘盡;散落。
1.亦作"礸礰"。
2.響聲巨大的急雷。亦用作象聲詞。
1.古代發(fā)石的炮車。以其發(fā)石聲震烈,故名。
1.同"厱諸"。
2.礪石﹐可用來治玉。
1.英國首都倫敦舊譯。
1.踐踏輾壓。喻欺壓傷害。
1.審察。
1.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