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秋雁。
1.見"頗黎"。
1.指狀如水晶的寶石。
2.亦作"頗璃"。玻璃。
1.戰國時趙國名將廉頗與李牧的并稱。
1.即菠菜。
1.口敞底淺的飲酒器。亦泛指酒杯。
1.戰國時趙國名將廉頗與李牧的并稱。
2.名將的代稱。
1.亦作"頗耐"。
2.猶可惡,可恨。本為不可奈何之義,引申為詈詞。
1.見"頗奈"。
1.邪佞﹐不正。
1.猶偏頗。
1.猶頻頻。
2.猶很是。
1.猶甚極。
1.偏差過失。
1.見"頗胝迦"。
1.邪說。
1.時或,間或。
1.猶彼我。謂我是彼非。頗,通"彼"。
1.猶險诐。邪惡不正。
1.偏頗邪惡。
1.即頗胝迦。
1.見"頗胝迦"。
1.亦作"頗眂迦"。
2.指狀如水晶的寶石。
1.鳥名。其鳴聲如婆餅焦,故名。
1.妻,老婆。
2.年老的婦人。
3.指女仆。
1.形容言語啰嗦,缺乏決斷。
1.指傳說中的風神孟婆。
1.見"婆猴伎"。
1.亦作"婆侯伎"。
2.雜技名。相傳周成王時南方有扶婁國,其人善機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變幻◇世樂府皆傳其技,俗謂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婁"之音變。參閱晉王嘉《拾遺記·周》。
1.即大炭墼。燒紅后置爐中用以取暖。
2.后亦稱歡喜團。參閱清顧祿《清嘉錄.歡喜團》。
1.亦作"婆婆家"。
2.丈夫的家。
1.古代蒙古發式。
1.古代重量單位。
1.老婆子和老頭兒。
1.五代吳越王錢閔小名。閔初生,父將棄于井,祖母(一說鄰媼)強留之,故名"婆留"。
2.借指吳越之地。
1.香名。即龍腦香,亦名冰片。
印度尼西亞佛教藝術古建筑。梵文意為山丘上的佛塔”。建于公元8-9世紀。用石塊砌成。有十層平臺一至七層方形,共有四百三十二個神龕;八至十層為圓形,中央有高7米的主佛塔,周圍環繞七十二座小塔,氣勢雄偉。
印度種姓制度四大種姓中的第一等級。是主管宗教祭祀、解釋律法和傳教的僧侶階層,掌握神權,享有種種特權,屬于統治階級。
印度古代宗教之一。約形成于公元前7世紀,因以崇拜婆羅賀摩(梵天)而得名。以《吠陀》為最古經典。信奉多神。主張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婆羅門至上,以及善惡有因果、人生有輪回之說。公元前6-前5世紀一度衰微。公元8-9世紀經改革后成為印度教”。
1.古代印度宗教咒語。
亞洲東南部島嶼。面積736萬平方千米,為世界第三大島。南部約三分之二地區為印度尼西亞領土,稱為加里曼丹島”,意思是大河之島”。北部為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和沙巴兩州及文萊達魯薩蘭國。
1.丈夫的母親。
1.對婦女的通稱。
2.妻子。
3.指女仆。
1.亦作"??3711"。
2.對老年婦女的尊稱。
3.祖母。
4.母親。
5.丈夫之母。 6.妻子。
1.見"婆家"。
1.謂拘泥舊俗而缺乏知識的老年婦人。
2.形容人感情脆弱。
1.舞貌。
1.南宋時杭州西湖中出售茶點果品等食物的小船。
①跳舞的樣子;舞蹈婆娑嘔吟,鼓掖其笑|高粱葉子舞婆娑。②舞姿飄逸優美舞姿婆娑。③形容枝葉紛披的樣子枝葉婆娑的大樹。
1.鷗的別名。
1.反復撫摩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