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頗眂迦"。
2.指狀如水晶的寶石。
1.見"譏談"。
1.譏諷輕慢。
1.責怪。
1.訊問。
1.譏刺侮慢。
1.譏諷戲謔。
1.譏議嫌惡。
譏諷和嘲笑別人有缺點要熱情幫助,不要~。
1.諷諭和寄托(某種含義)。
1.譏諷戲謔。
1.譏諷的言論。
1.譏評非議。
1.非議和阿諛。
1.譏呵喧鬧。
1.譏諷指責。
1.譏議指摘。
1.見"譏摘"。
1.糾正。
1.譏評非議。
1.敲打梆子。用以宣告集散﹑表示有事申報或巡更示警等。
1.攻擊崩潰的敵人。
打死(多指用槍)。
1.以手拍股。
1.謂驅馬疾行。指急行軍。
1.謂以嚴刑峻法虐民。
1.見"擊缽催詩"。
1.南朝齊竟陵王蕭子良﹐常于夜間邀集才人學士飲酒賦詩﹐刻燭限時﹐規定燭燃一寸﹐詩成四韻。蕭文琰認為這并非難事﹐乃與丘令楷﹑江洪二人改為擊銅缽催詩﹐要求缽聲一止﹐詩即吟成。見《南史.王僧孺傳》◇以"擊缽催詩"指限時成詩﹐亦以喻詩才敏捷。
1.古代一種游戲。
1.攻打撕裂。形容爭斗激烈。
1.賣熟食者所敲的一種小木梆。
1.鞭笞示罰。
1.撞擊。
1.相打;碰撞。
電介質在強電場作用下喪失原有絕緣性質的現象。固體電介質擊穿后,會出現熔化或燒焦的通道,或出現機械損傷的裂紋;氣體和液體電介質擊穿時會出現電火花。發生擊穿的電壓值與材料的種類、厚度及使用時的溫度、壓力等因素有關。
1.擊殺于床上。
1.車軸頭相碰。形容賓客車輛之多。
1.用戈矛劈刺。
2.引申為攻伐﹐誅殺。
3.謂擊刺之術。
1.打擊;拍打。
1.打銅點(小鑼)報時。
1.形容快速。
1.敲打刁斗。
1.打動。
1.打斷。
2.專斷;決斷。
3.果敢堅決。
1.猶激忿。擊﹐用同"激"。
1.亦作"擊缻"。
2.敲擊瓦缶。古人或以缶為樂器﹐用以打拍子。缶﹐瓦盆。
1.拍擊;拍打。
2.布茶時的一種手法。
1.敲箭袋。契丹俗,在皇室再生儀里所舉行的一種儀式。
1.見"擊石拊石"。
1.掠去枯草。
1.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