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詩經》和《尚書》。
2.泛指書籍。
3.詩作和書法。
4.詩作和書信。
1.古時左右開窗的牛車。
1.宋徽宗時蔡京奏請鑄造的一種銅錫合金的貨幣。因銅的成色低﹐百姓常常拒用。
1.暑時置床席間﹐以憩手足的消暑器。呈籠狀﹐用竹或金屬制成。唐陸龜蒙有《以竹夾膝寄贈襲美》詩。
1.仔細。
(~兒)里面有餡兒的~饅頭 ㄧ~燒餅。
1.夾在街道兩旁的小巷。
1.我國古代印花染色的方法﹐唐以后更為普遍。用兩塊木板雕刻同樣花紋﹐將絹布對折夾入二板中﹐然后在雕空處染色﹐成為對稱的染色花紋◇來發展為用鏤花油紙版涂色刷印。其染成的織物叫夾纈。
1.邊敘述邊議論。
1.雙層的宣紙。
1.用夾棍拷問。
1.當腰。
1.有里有面的雙層衣服。
1.方言。懷疑;有顧慮。
1.左右圍抱。
1.亦作"夾庾"。
2.夾弓和臾弓。
1.樹名。
1.見"夾臾"。
1.舊時酷刑之一。用繩聯結的五根小木棍痛夾手指。
攙雜腳步聲和笑語聲~在一起。
1.隔河相對﹑互為犄角的營寨。
2.指環繞敵城建立的壁壘。
1.《新五代史.唐神閔敬皇后劉氏傳》"莊宗攻梁軍于夾城﹐得符道昭妻侯氏﹐寵專諸宮﹐宮中謂之'夾寨夫人。'"清翟灝謂小說有所云"壓寨夫人"者﹐前無所聞﹐似即"夾寨"之訛。見《通俗編.婦女》。
1.報虛帳﹐從中賺錢。
1.謂夾舞者振鐸。周代帝王大祀﹐表演歌頌武王伐紂的舞蹈時﹐令二人振鐸夾舞者﹐象王與大將﹐夾舞者振鐸為節。
1.比喻隱晦﹐費解。
1.左右聳峙。
1.亦作"夾鐘"。
2.古十二樂律中六陰律之一。
雙子葉植物,夾竹桃科。常綠大灌木。葉狹長如竹,花紅色嬌艷似桃,故名。原產印度、伊朗一帶。是中國各地常見的栽培觀賞植物。全株可提取強心劑。莖、葉有毒,可作殺蟲劑。莖皮纖維可作混紡原料。
1.輔助。
1.亦作"夾紓"。
2.塑像的一種方法。先塑成泥胎﹐再用漆把麻布貼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復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故又稱"脫空像"。這種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質地很輕﹐因此又稱"行像"。
1.猶粗壯。
夾東西的器具頭發~ㄧ皮~ㄧ講義~ㄧ把文件放在~里。
同‘嘉賓 ’。
1.《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河上公注"祥,善也。兵者,驚精神,濁和氣,不善人之器也,不當修飾之。"王念孫《讀書雜志馀編上.老子》"佳當作'隹',字之誤也。隹,古'唯'字也。"唐碑本作"唯"。元經幢作"隹"。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乙本皆無"佳"字。魏源《老子本義》引袁昶注"然漢人已有佳兵不祥之語,則作佳兵亦古本也。"后世沿用"佳兵"為堅甲利兵或好用兵之義。
1.良辰;吉日。
1.口舌言語。比喻口辯才能。
1.謂暴食而致病。
1.謂和顏悅色。
1.酒渦。
1.見"鴶鵴"。
1.即鴶鵴。
1.元明以來稱進士為甲榜。
2.指中進士的人。
1.用以系結鎧甲部件使之成為整體的繩。
1.英語captain音譯。猶首領。用以稱呼將校級軍官及商船船長∩蘭之殖民地內,華人為官吏,專司訴訟租稅等華僑事務而無預政實權者,亦稱"甲必丹"。
〈書〉①鎧甲和兵器。泛指武備、軍事。②披堅執銳的士卒。
1.亦作"甲坼"。
1.亦作"甲勅"。
2.指重要的詔令﹑公文等。
1.指龜﹑蚌之類的水產動物。
1.宋以來地方戶籍編制。十戶為甲,其頭目稱甲長。
1.兵車;戰車。
1.謂草木發芽時種子外皮裂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