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蒙古語。親戚﹐親屬。
1.基督教(新教)的一個社會活動組織。1865年由牧師布斯創(chuàng)立于倫敦。該組織以救濟貧困為主旨,廣泛進行宗教宣傳,招收教徒,并舉辦"慈善"事業(yè)。1878年起仿效軍隊形式進行編制,教徒稱"軍兵",教士稱"軍官"。1880年正式定名為"救世軍",后發(fā)展到歐美各國。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
1.獲救釋放。
1.猶防守。謂加強守備以自救。
1.唐文學家溫庭筠才思敏捷,科舉考試時多代人作文,人稱"救數(shù)人"。
救活將死的,照顧受傷的~,是醫(yī)務人員的職責。
1.亦作"救息"。
2.撲滅。
1.援助糧餉。
比喻幫助人脫離苦難的集體或個人。
1.見"救恤"。
1.挽救;療治。
1.救護中暑的人。
1.阻止,防御。
援救。
1.古代迷信,遇月食,以為是陽侵陰,必以矢射日,祈禱鼓噪,稱"救月"。
1.見"救災"。
1.匡正;糾正。
1.糾正,阻止。
醫(yī)治使脫離危險全力~傷員。
1.指春秋時楚人卞和。
2.指和氏璧。
1.按次序歸位。
2.比喻處于或置于合適的位次。
做伴;搭伴我想跟你~進城。
1.就征。
到吃飯地方去吃飯他們幾個在機關食堂~。
1.猶臨蓐﹐分娩。
2.起草﹐屬稿。
1.登車。
1.造就﹐養(yǎng)成。
1.被逮捕。
〈書〉上路;動身束裝~ㄧ來信催促立即~。
1.猶言骨子里。
1.指免職回家。
1.猶就田。
1.就里﹐內(nèi)中。
1.被處死刑。
聽從支配和控制迫使~。
1.猶就谷。
1.受封。
1.接受安撫。
1.從師。語出《禮記.由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學書記。"鄭玄注"外傅﹐教學之師也。"
2.宋代設置在京的學校名。
1.受綁﹐受擒。
1.口語。從根本上說﹐本來。
1.成就功業(yè)。
1.應舉。
1.謂荒年到有收成的地方去就食。
1.臨產(chǎn)時移住側(cè)室分娩。引申指生子。
2.謂赴宮廷治事之所。北周庾信《周大將軍墓志》"始弘就館之禮,即授登壇之策。"后用以稱到主人家授徒或充幕僚。
1.喻乘便或順勢行事。
1.靠攏﹐親近。
1.向化﹐歸順。
2.指僧道逝世。
1.謂將馬套上車轅出行。
被殲滅殘敵全部~。
1.謂每日有所成就﹐每月有所進步。語出《詩.周頌.敬之》"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