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呆滯不動的樣子。
①燒熱后可以燙平衣服的鐵器,底面平滑,上面或一頭兒有把兒(bàr)。②焊接時熔化焊閖用的工具,一端有柄,另一端為紫銅制成的頭,有刃。
1.茶的別名。
1.牛羊等動物的乳汁。
2.指酒。
1.用馬牛羊等乳汁制成的酒。
1.茶的別名。
1.牛羊馬等乳汁所制成的飲料。
1.茄子的別名。
2.見"酪酥"。
1.由牛羊馬等的乳精制成的食品。
1.動物乳汁中所含的蛋白質遇酸凝固析出的粉末,黃白色。供制食品,也用于制造涂料﹑膠和人造纖維。也叫干酪素。
1.即丁酸。有機化合物,無色油狀液體,有刺激性臭味,是一種低級的脂肪酸。用于制革﹑橡膠﹑香料等工業。
1.和以牛羊等乳汁的粥。
1.戰國末秦人。本為呂不韋舍人,因與秦始皇母私通,受寵幸,權傾一時。事見《史記·呂不韋列傳》◇稱善淫者為"嫪毐"。
1.依戀不舍。
1.留戀不舍。
1.光澤潔白貌。
1.身長。
1.詞組。
1.語法術語。指長句子中包含的短句。舊稱子句,現多稱主謂詞組。
詞組。
1.猶安樂。
1.佛教語。極樂之邦。
1.《世說新語.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劉孝標注引《玠別傳》"﹝玠﹞娶樂廣女,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潤之望。'"后因以"樂冰"指岳父。
1.猶好戰。
1.驕傲自大。
1.傲慢。
1.驕橫奢侈。
1.傲慢。
1.驕橫淫逸。
1.驕橫淫蕩。
1.驕傲自滿。
1.驕傲放縱。
1.同"餛飩"。
1.見"蕉葉白"。
1.用蕉麻纖維織成的布。
1.同"憔悴"。
2.形貌枯槁貌。
3.指卑賤低下的人。
1.即蕉布。
1.深紅色。
1.《列子.周穆王》"鄭人有薪于野者,遇駭鹿,御而擊之,斃之。恐人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蕉,通"樵"◇以"蕉鹿"指夢幻。
1.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葉與芭蕉相似,花黃色,葉柄內有纖維,可制纜索﹑結漁網,或供紡織和造紙用。產在熱帶或亞熱帶,也叫馬尼拉麻。
以種植香蕉為主的農民。
1.蕉布。亦指芭蕉莖的纖維。
1.用麻布縫制的衣衫。
1.用芭蕉葉制成的扇子。
1.以芭蕉葉代紙作書。
1.芭蕉葉。
2.淺底的酒杯。
1.端州硯石的一種花紋。產于廣東肇慶羚羊峽北岸坑。石質堅潤,色青,紋理間有純白片如蕉葉者,故名。用此石制成的硯,亦名"蕉葉白",為端硯的一種。
1.麻布制的衣服。
1.園名。即芭蕉園。在燕京(今北京)太液池東。明《太祖實錄》草稿焚燒于此。
2.指代藏書之所。
1.煎熬。燋,通"焦"。
1.黑色的牙齒。燋,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