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議論文。
1.市中的老虎。市本無虎,因以比喻流言蜚語。語本《韓非子.內儲說上》"龐恭與太子質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龐恭曰'夫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之去魏也遠于市,議臣者過于三人,愿王察之。'"
2.比喻橫行市井的惡霸。
3.舊時稱行于市區的汽車。以其易傷人,故稱。
1.商人。
1.市井奸詐無賴之徒。
1.博取別人歡心。
1.市場的門。
2.指市場,市區。
1.市價。
1.城市中的廟會。
1.以私惠取悅他人;買好。
1.市場的門。亦借指市場。
1.于固定地方定期舉行的貿易活動。
2.市鎮,集鎮。
1.商賈的戶籍。秦漢時施行"重農抑商"政策,凡在籍的商賈及其子孫,與罪吏﹑亡命等同樣看待,都要服役『時又規定凡有市籍的商賈不得坐車和穿絲綢衣服,其子孫不得做官。
1.市鎮停泊處,碼頭。
1.市肆中的商人。
2.買賣。
1.市場價格。
1.售奸,實現其奸計。
1.市肆交易。
1.城市所屬的郊區。
1.市中街道。
2.指市鎮。
1.市制重量的主單位。一市斤合五百克。市斤以上有市擔,以百進;市斤以下有市兩﹑市錢﹑市分﹑市厘﹑市毫﹑市絲,均以十進。我國過去長期通行十六兩制,一市斤等于十六市兩◇改為十兩制,一市斤等于十兩。通稱斤。
①街市;市場歌舞于市井|十里長街市井連。也指城鎮有白首不入市井者|市井生活。②商人市井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也指城市中卑俗之流市井氣|淮陰市井笑韓信|市井無賴。
1.謂俗氣。
1.指商賈。
2.指城市中流俗之人。
1.謂市井商販;市民。
1.指城市中游手好閑﹑品行不端的人。
1.指城市中庸俗鄙陋之人。
1.去官而居于都邑的士大夫,對君自稱"市井之臣"。
2.指居于都邑而未做官的人。
1.市井少年。
1.猶市容。城市風景。
1.賣酒。
2.指市肆上所賣的酒。
3.買酒。
1.指市井惡徒。
1.村落;市集。
1.指燕昭王用千金購千里馬骨以求賢的故事。
1.市鎮或市集的出入處,亦泛指人較多的街頭。
2.市面。指銷路。
進入水體的污染物超過水體自凈能力,使水的使用價值降低的現象。大多由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所引起。按水體的類型,分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按污染物類型,分有機污染、需氧物質污染、營養物質污染、病原體污染、重金屬污染、難降解有機物污染、熱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1.水中生物;水產。
1.水上的霧氣。
2.像霧一樣的小水點。
1.泛指水的西邊。
2.古寺名。唐時勝地。包括水西寺﹑水西首寺﹑天宮水西寺。
3.花名。
1.古寺名。建在安徽省涇縣水西山,故稱。已圮。
1.犀牛的一種。因生活于水中,故名。
2.見"水犀軍"。
3.草名。
1.用水犀皮制成的護身甲。
1.披水犀甲的水軍。
2.多借指水上勁旅。
1.以水犀角制成的弩。亦借指強弩。
2.借指水犀手。
1.披水犀甲的弩手。
1.水上游戲。其形式很多,如歌舞﹑競渡﹑雜技等。
腔腸動物,水螅蟲綱。螅體圓筒形,營淡水生活。上端有口,周圍所生細長中空的觸手,布滿刺細胞,用以捕食。下端為基盤,能分泌黏液,附著在其他物體上;有的又能形成氣囊,使之浮上水面。能進行無性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
1.即水嬉。
又稱河系”或河網”。流域內各種水體構成脈絡相通系統的總稱。組成水系的水體有河流、湖泊、沼澤、水庫等。由干流及各級支流組成的河流是水系的主體。常見的水系形狀有樹枝狀、輻射狀、平行狀、格子狀和網狀等。
1.亦作"水僲"。
2.傳說中的水中神仙。
3.謂水葬者。
4.稱遍游江湖樂而忘返之人。
5.琴曲名。《水仙操》的簡稱。 6.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鱗莖作卵圓形,葉子條形,傘形花序,花白色,中心黃色,有香味。供觀賞,鱗莖和花可入藥。亦指此種植物的花。
1.水仙之長。
1.琴曲名。操,曲類名稱,如散﹑弄﹑序﹑引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