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神話中的野獸名。
平庸、低級不高尚。也指平庸、低級不高尚的人庸俗之夫|庸俗作風|若于通途廣陌中,為往來之觀,以聳動庸俗,不可也。
把達爾文進化論庸俗化的哲學理論。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生于歐洲,主要代表是英國斯賓塞。認為發展是某種現象原有屬性的增加和減少,否認發展的飛躍和量變到質變。這一思想運用到社會問題上,就成為只要改良、不要革命的社會理論。
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的簡稱。見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875頁)。
把意識直接歸結于物質性東西的哲學學說。其特點是取消了意識與物質的區別。19世紀50年代流行于德國。有的提出物質、力和精神是同一個基本原理的不同表現。還有的提出精神性的能力是腦物質的分泌物。
1.素質凡庸。
1.庸下不識大體。
2.指庸下不識大體之人。
1.猶庸下,庸劣。
1.下等田。
1.淺陋妄為。
1.同"庸違"。
2.韋,通"違"。
1.用意邪僻。
1.猶庸鄙。
1.才識平庸之輩。
1.平庸低下。
1.平庸粗疏。
1.指庸俗邪僻之人。
1.庸下衰朽。
1.才能低下,學識淺薄。自謙之詞。
2.指學識淺陋﹑才能低下的人。自謙之詞。
1.酬賞有功的人。
2.功勛。
1.醫術不高明的醫生。
1.常音。喻指平庸的文辭和言論。
1.任用應受任用的人。
2.酬功。
3.昏庸;平庸。
4.微小貌。
5.發怒貌。 6.融洽貌。
1.庸下愚昧。自謙之詞。
2.指庸下愚昧之人。
1.信用敬重。語出《書.康誥》"庸庸,祗祗,威威,顯民。"孔傳"用可用,敬可敬。"
1.在常人之中顯得比較突出的。
1.猶言出類拔萃。常人中顯得才能特出者。
1.常人;一般的人。
1.常人。
1.平庸的君主。
2.指昏庸的君主。
1.庸下愚蠢。
1.指唐代賦役制度中的力庸和田租。
1.受雇而為人勞作。
1.眾鳥和鳴聲。
1.鳥類和鳴聲。
2.和諧﹑融洽貌。
1.蒙蔽;隔絕。雍,通"壅"。
1.雍齒漢初沛人,從漢高祖劉邦起兵,雖從戰有功,終因嘗窘辱劉邦,為邦所不快。及劉邦即位,諸將未行封,人懷怨望。劉邦從張良言,先封雍齒為什邡侯,于是諸將皆喜曰"雍齒尚侯,吾屬無患矣。"見《史記.留侯世家》◇用為不計宿怨的典實。
1.雍人烹調魚肉的廚灶。
1.和藹純樸。
1.阻塞。雍,通"壅"。
1.阻塞,壅塞。雍,通"壅"。
1.壅土堵防。雍,通"壅"。
1.雍正的副官。
1.傳說中黃帝的臣僚,杵臼的發明者。
1.阻撓妨害。雍,通"壅"。
1.融洽;和睦。
2.傳說中的獸名。
1.在北京內城東北角安定門內,為北京最大的喇嘛寺院。原為清世宗胤秅府第,雍正三年改名雍和宮,乾隆九年改為喇嘛寺。雍和宮建筑布局前半部分疏朗,后半部分密集,起伏有致,飛檐雕棟,宏大華麗。主要建筑有影壁﹑牌坊﹑山門﹑天王殿﹑正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等。其中萬福閣為宮內最大建筑,黃瓦三層樓閣,內有檀香木彌勒站像,高二十六米,體軀雄偉。法輪殿內還有六米多高銅像,為喇嘛教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塑像,神態含蓄,造型生動。
1.古兵器名。
1.古代諸侯行聘禮時,主國送給賓客的較多的糧食﹑肉類和牲口稱為"雍既"。雍,通"饔";既,通"餼"。
1.猶荒遠。
1.城門名。春秋齊國城門。
2.城門名『長安西城門。
3.指雍門子周。古之善琴者,亦稱雍門子。
4.復姓。戰國齊有雍門子狄。見漢劉向《說苑.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