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的一種用來耕田的農(nóng)具,形狀像木叉。
2.
名詞
古代農(nóng)具耒耜上的木柄。
1.
古代一種可以腳踏的木制翻土農(nóng)具。
1.出自《管子·海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銚,若其事立。
2.
指耒耜的木把。參閱劉仙洲《中國古代農(nóng)業(yè)機械發(fā)明史》第一章四、五。參見“耒耜”。
1.出自《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天子親載耒耜,措之于參保介之御間。
3.
犁的別稱。參見“耒耨”。
1.出自《易·系辭下》包犧氏沒,神農(nóng)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2.出自《莊子·胠篋》昔者齊國鄰邑相望,雞狗之音相聞,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
3.出自《擬李靖破頡利可汗露布》佇見興耒耨於沙場,戢干戈於武庫。
1.安定和諧。
1.輯集翻譯。
1.編印。
1.同心合力。
1.整頓治理。
1.編輯和著作。
1.漢官名。掌行船。
1.藉田。古代天子﹑諸侯征用民力耕種之田。
1.傾軋鉗制。
1.鉗夾輾軋。
1.一種用于鉗夾的刑具。
1.小水貌。
1.小蟲雜鳴聲。
2.雨聲。
1.泉水外流貌。
1.瘦弱疲憊。
1.瘦削毀損。
1.瘦弱困病。
2.指瘦弱困病之人。
1.瘠土。
1.儉薄。
1.磽薄干涸。
2.指貧瘠困苦的人。
1.貧瘠困苦。
2.謂磽薄﹐貧瘠。
1.貧瘠磽薄。
1.謂瘦弱骨立。
1.瘠薄的鹽堿地。
2.指土地貧瘠磽薄。
1.儉薄。墨家主張薄葬﹐故稱"瘠墨"。語本《荀子.禮論》"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謂之瘠……刻死而附生謂之墨。"楊倞注﹕"瘠﹐薄。"王先謙集解引郝懿行曰﹕"墨者﹐墨子之教﹐以薄為道也。瘠亦儉薄之意。"又《樂論》﹕"亂世之征……其養(yǎng)生無度﹐其送死瘠墨。"
1.貧困饑餓。
1.謂瘦弱的牛覆壓在小豬上﹐小豬必死。比喻強國雖德衰﹐兵臨弱國﹐弱國亦亡。語本《左傳.昭公十三年》"寡君有甲車四千乘在﹐雖以無道行之﹐必可畏也﹐況其率道﹐其何敵之有!牛雖瘠﹐僨于豚上﹐其畏不死。"杜預注﹕"僨﹐仆也。"孔穎達疏﹕"前覆曰仆。言牛倒豚上﹐豚必死也。言牛雖瘠者﹐謂魯以晉為無德輕之﹐故以瘦牛自喻。"
1.瘦弱的磐豬。比喻弱小民族或國家。
1.瘦弱疲憊。
1.貧困。
1.損削元氣。
1.猶毀瘠。謂哀傷過度而消瘦。
1.貧瘠磽薄。謂土地堅硬不肥沃。
1.瘠土。
1.瘦弱;衰弱。
1.謂損其容貌。
1.瘦削﹐不肥胖。
2.(土地)不肥沃。
不肥沃的田地。
1.不肥沃的土地。
1.貧窮衰亡。
1.瘠薄狹隘。
1.瘦弱的形體。
2.謂損其身體。
1.容顏消瘦。
1.內(nèi)容貧乏而辭句堆砌冗長。
1.因患病而瘦弱。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上有節(jié),葉子互生,心臟形,花小而密,結(jié)蒴果。莖和葉有魚腥氣。全草入藥。也叫魚腥草。
1.叢聚貌;簇聚貌。
1.恭敬而又局促不安。
2.徘徊不進貌。
1.恭敬而敏捷貌。
2.惶懼不安貌。
3.慚愧貌。
1.局促,拘束。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