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火星迸飛,也指迸飛的火星或火焰。
2.
名詞
火焰。
3.
動詞
閃動;閃現。
4.
形容詞
疾速;急速;快速。
1.
火焰。
1.出自《呂氏春秋·慎小》突泄一熛而焚宮燒積。
2.出自《淮南子·說林訓》一家失熛,百家皆燒。
3.出自《檄吳將校部曲文》隨波漂流,與熛俱滅者,亦甚眾多。
4.出自《武林觀火》詩余勢下隈隩,長熛烘舳艫。
5.出自《集外集·題三義塔》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2.
赤色。參見“熛闕”。
1.出自《文選·揚雄〈甘泉賦〉》左欃槍而右玄冥兮,前熛闕而后應門。
2.出自《宋史·樂志十四》熛闕蟺蜎,璧門云龍。烈文維輔,翊奉有容。
3.
閃光。
1.出自《后漢書·班固傳上》海內云蒸,雷動電熛,胡縊莽分,不蒞其誅。
4.
焚燒。
1.出自《吳都賦》鉦鼓疊山,火烈熛林。飛爓浮煙,載霞載陰。
5.
疾風,暴風。
1.出自《梁王菟園賦》暴熛激,揚塵埃,蛇龍奏,林薄竹。游風踴焉,秋風揚焉。
6.
風迅疾貌。參見“熛怒”。
1.出自《物理論》故春氣溫,其風溫以和,喜風也;夏氣盛,其風熛以怒,怒風也。
1.美好的談論。
1.美好妥貼。
1.秀美。
1.聰明而狡猾。
1.猶安詳。
1.秀麗。
1.美麗高雅。
1.同"詐詐"。諍語貌,抗辯貌。妍,通"詐"。
2.姣好貌。
1.猶妍麗。
1.華美。
2.指美麗的女子。
1.靡麗之音。
1.美麗的影像。
1.美好的話語。
1.美盛貌。
1.美好潤澤。
1.美麗的形態。
1.美好的姿容。
又稱胡荽”,俗稱香菜”。傘形科。一二年生草本,有特殊香味。羽狀復葉。春夏開花,白色或淺紫色。果實圓球形。原產地中海地區,中國各地都有栽培。嫩莖葉作蔬菜。果實可提取芳香油。全草入藥,能透發麻疹等。
1.口頭之辭與書面之辭。
1.說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敢。
1.所言必有根據。
1.指言論或文章內容充實。
1.一說話必然說到點子上。
1.指言語中流露出來的意思。
1.言辭如丹青般光輝燦爛。丹青﹐指繪畫。語出漢揚雄《法言.君子》﹕"或問﹕'圣人之言﹐炳若丹青﹐有諸?'"
1.亦作"言不逮意"。
2.說的話不能準確地表達思想內容。
1.見"言不達意"。
1.見"言無二價"。
1.說話與行事不相符合。
1.謂言行不一。
說話不涉及正經道理群居終日,言不及義。
1.語言不能表達思想的全部內容。《易.系辭上》﹕"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晉歐陽建《言盡意論》﹕"世之論者以為'言不盡意'由來尚矣。"朱自清《詩文評的發展》﹕"原來我們的'求好'的藝術論淵源于道家﹐而道家不信賴語言﹐以為'言不盡意'﹐所以崇尚'無端崖之辭'。"后多用為書信結尾套語﹐表示意有未盡。
2.魏晉玄學命題。與"言盡意"相對。三國魏荀粲等提出"言不盡意"說﹐認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都是"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雖存﹐固圣人之糠秕。"見《三國志.魏志.荀彧傳》裴松之注引晉孫盛《晉陽秋》。
1.見"言不由衷"。
說的不是真心話心術不正者往往言不由衷。
1.言論與謀略。
1.言語錯誤。
1.猶言說。
1.指責。
1.謂法令一經宣布﹐就嚴格執行。多用于布告。
1.話剛出口﹐禍患就降臨頭上。
1.見"言出禍從"。
1.用言語表達或傳授。
2.說話。
3.方言。捎話。
1.謂一面用言語進行傳授﹐一面在行動上以身作則。指言行起模范作用。
1.猶吭聲﹐吭氣。
1.說話或寫文章時所用的詞句。
2.指言論。
1.說話或寫文章時所用的詞句。
2.言論。
1.言談之間。
1.講的話﹑出的主意﹐都聽從采納。
1.見"言聽計從"。
1.見"言行計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