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瀌瀌〕形容雨雪盛大。
1.
見“瀌瀌”。雨雪盛貌。
1.出自《詩·小雅·角弓》雨雪瀌瀌,見??曰消。
2.出自《文心雕龍·物色》杲杲為出日之容,瀌瀌擬雨雪之狀。
3.出自《周書·劉璠傳》綏綏兮颯颯,瀌瀌兮沨沨。
2.
方言。液體沖射而出。
1.出自《牛市》他于是用刀子向牛的喉頭刺進去,看它一溜鮮血直瀌出來。
1.南方的上空。
2.中午。
1.古代計時法將一天一夜分為十二時辰,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為午時。亦泛指中午前后。
2.半夜。
1.中午的集市。語本《易.系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2.舊時上海交易所中分上下午兩場進行交易。上午稱早市,下午稱午市。
1.夏季中午的暑熱﹑炎氣。
1.午飯后睡覺休息。
1.干支紀年法逢"午"之年。十二生肖午屬馬,即馬年。
1.中午的炎氣。
1.中午。
1.交錯雜沓的樣子。
1.舊俗陰歷五月每日中午用以祭祀的香。
1.午飯。
1.中午上課的學校。抗日戰爭時期邊區政府為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所辦的補習學校之一。
1.午飯后休息。
1.午時官吏集于衙門,排班參見上司。亦用以形容午間群蜂飛集蜂房之狀。
1.半夜。
1.古代寺廟夜半報時的鐘聲。
1.中午的陰涼處。常指樹蔭下。
1.殿堂正門的前柱。
1.中午日光下的投影。亦借指午時。
1.夏歷以寅月為歲首(正月),所以稱五月為午月。
1.(僧人)中午的齋食。
1.午睡的枕頭。多指午睡。
1.正午十二時。
1.午時剛過。
1.猶午餐。
1.指仵作。
1.舊時官府中檢驗死傷的差役。亦稱以代人殮葬為業的人。
1.指宋蔣彝。蔣因辦理朱沖喪事,得升為直秘閣之官,時人因以譏之。
1.見"伍伯"。
1.伍長。
1.伍長。
1.錯雜。
1.古代軍制以五人為伍,戶籍以五家為伍,每伍有一人為長,稱為"伍長"。參見《周禮.夏官.序官》﹑《管子.立政》。
1.見"伍胥潮"。
1.指同乘共伍的士卒。乘,戰車。
1.方言。等等;之類;什么的。
1.古代軍中各伍互保的符信。
2.泛指軍隊中的簿冊。
3.指軍隊。
1.謂編民為伍,相為侯望。
1.平民的戶籍。
2.指軍籍。
1.伍長。
1.列隊。
1.方言。猶言窩囊。
1.謂蒙混;敷衍。
1.古代軍隊或戶籍編在同伍的人。
1.古代軍隊以五人為伍,二伍為什◇用以指部隊。
外交官。廣東新會人。留學英國。曾任駐美國、秘魯公使和修訂法律大臣。辛亥革命時,被推為革命軍代表參加南北議和。民國成立后,歷任司法總長、外交總長、代國務總理。1917年參加護法軍政府,任外交部長。1922年任廣東省省長,不久病逝。
1.指伍子胥。
1.傳說中的古代方術士。
2.指伍子胥。
1.語出《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吳王乃取子胥(伍子胥)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子胥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蕩激崩岸。"后因以"伍胥潮"謂怒潮。
1.即伍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