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倥傯”。①(事情)急迫;急忙。②困苦;窘迫。
1.
見“倥傯”。困苦窘迫。
1.出自《楚辭·劉向〈九嘆·思古〉》悲余生之無歡兮,愁倥傯於山陸。
2.出自《后漢書·張衡傳》誠所謂將隆大位,必先倥傯之也。
3.出自《人日城南登高》詩人生本坦蕩,誰使妄倥傯。
4.出自《江左小辨序》使倥傯拮據(jù),朝野騷然之世,聞其逸事而慕之,覽其片楮而芳香悱惻。
2.
見“倥傯”。事情紛繁迫促。
1.出自《后漢書·卓茂傳論》建武之初,雄豪方擾,虓呼者連響,嬰城者相望,斯固倥傯不暇給之日。
2.出自《北山移文》敲撲喧囂犯其慮,牒訴倥傯裝其懷。
3.出自《清波雜志》凡有行役,雖數(shù)日程,道路倥傯之際,亦有日記。
4.出自《周亮工小傳》戎馬倥匆,不廢講詠。
5.出自《書信集·致臺靜農(nóng)》五月初之信及照相,早已收到,倥傯之際,遂未奉聞也。
3.
見“倥傯”。指匆忙。
1.出自《唐摭言·以德報怨》﹝賈泳﹞倥傯而退,贄(竇贄)頗銜之。
2.出自《守一齋筆記·十三閣老》忽見一婦人,長八尺許,衣麻衣,倥傯而來。
3.出自《香雪海·小浪花》因為行色倥傯,我沒有機會問陳鶴皋獻身紅氍毹上的經(jīng)過。
①也作魯莽”。冒失;粗疏將軍鹵莽不好謀。②荒地上的野草,引申為荒廢府事多鹵莽不治。③馬虎;得過且過因循鹵莽。
1.《莊子.則陽》"君為政焉勿鹵莽,治民焉勿滅裂。昔予為禾,耕而鹵莽之,則其實亦鹵莽而報予;蕓而滅裂之,其實亦滅裂而報予。"陸德明釋文"郭云'鹵莽滅裂,輕脫末略,不盡其分也。'司馬云'鹵莽,猶粗粗也,謂淺耕稀種也;滅裂,斷其草也。'"后多用以形容做事草率粗疏。
1.猶掠奪。鹵,通"虜"。
1.指海水蒸發(fā)后產(chǎn)生的不助燃氣體。
1.擄掠來的寶器。鹵,通"虜"。
1.魯莽的人。鹵,通"魯"。
1.含鹽量大的海水。
2.制鹽瀝下的苦水。
1.氟﹑氯﹑溴﹑碘﹑砹五種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很相似,組成一族叫做鹵素。能直接和金屬化合成鹽類﹐是最強的氧化劑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學原料,可以用來制藥物﹑染料﹑塑料﹑合成橡膠等。也叫鹵或鹵族。
1.大盾。古代用來遮擋刀箭等的武器。鹵,通"櫓"。
2.指掌握鹵榡的兵。
1.鹽堿地。
1.鹽場盛鹵水的木桶。
用加有調(diào)味品的濃汁燒煮而成的食物。如鹵雞、鹵肉等。
1.鹽堿地。
1.食品名。把蝦磨成糊狀,加鹽制成。亦指用鹵汁煮制的蝦。
1.鹵蝦的清汁。
1.即鹵鹽。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母.鹵咸》。參見"鹵鹽"。
1.指含鹽堿的土壤。
1.熬煮鹵水冒出的煙。
1.用咸土熬制而成的鹽。
1.熬制鹽的灶具。
1.鹽鹵。
1.土壤中所含的堿質(zhì)。
1.粗笨,不精巧。鹵,通"魯"。
1.濃厚的羹汁。
1.即鹵素。參見"鹵素"。
1.指敵寇或叛亂者的侵擾。
1.掠奪。
1.古時賤視北人的稱呼。
1.古時蜀人對北人仕蜀者的貶稱。
抓獲虜獲七百余人。
1.舊稱北方民族所釀的酒。
1.搶劫﹐掠奪。
1.虜掠。
1.謂當作奴隸役使之。
2.封建王朝對少數(shù)民族或敵寇所遣使者的蔑稱。
1.亦作"虜庭"。
2.古時對少數(shù)民族所建政權的貶稱。
1.見"虜廷"。
1.奴隸;奴仆。
2.謂奴役。
1.古蜀人對中原人的貶稱。
1.搶奪。
1.收拾。
1.俘獲。
1.俘獲劫持。
1.俘虜人口和搶劫財物。
1.擄掠搶奪。
1.白吃人家東西﹐吃白食。
1.亦作"魯般"。
2.我國古代杰出的建筑工匠。傳為春秋時魯國人﹐姓公輸,名班(般),技藝超絕,多有發(fā)明,后世被尊為建筑工匠的祖師。
1.亦作"魯般尺"。
2.木工所用的曲尺。
1.見"魯班"。
1.見"魯班尺"。
1.指魯國。周朝所封的諸侯國◇用以指魯?shù)亍?/p>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