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對等;相稱(指配偶)。
2.
形容詞
〈書〉剛直。
3.
名詞
(Kàng)姓。
4.
動詞
〈書〉抵抗。
5.
形容詞
強壯。
1.
匹敵;相當。
1.出自《戰國策·趙策三》今君不能與文信侯相伉以權,而責文信侯少禮,臣竊為君不取也。
2.出自《谷梁傳·桓公九年》使世子伉諸侯之禮而來朝,曹伯失正矣。
2.
擔當;承當。
1.出自《呂氏春秋·士節》吾聞之曰:“養及親者,身伉其難。”今晏子見疑,吾將以身死白之。
3.
高貌。
1.出自《詩·大雅·綿》乃立皋門,皋門有伉。
4.
強大;強壯。參見“伉健”。
1.出自《韓非子·亡征》君不肖而側室賢,太子輕而庶子伉,官吏弱而人民桀,如此則國躁。
5.
驕縱;驕佚。
1.出自《谷梁傳·桓公十八年》濼之會,不言及夫人,何也?以夫人之伉,弗稱數也。
2.出自《申鑒·政體》以侈為博,以伉為高,以濫為通;遵禮謂之劬,守法謂之固,此荒國之風也。
6.
謂致于極點。
1.出自《荀子·富國》仁人之用國,將修志意,正身行,伉隆高,致忠信,期文理。
2.出自《讀書雜志·荀子三》伉者極也……伉、致、期皆極也。伉隆高,猶言致隆高。《仲尼篇》曰:“非致隆高也,非綦文理也。”《王制篇》曰:“致隆高,綦文理。”皆其證矣。
7.
高尚。參見“伉行”。
1.出自《文子·下德》敖世賤物,不從流俗,士之伉行也,而治世不以為化民。
8.
通“抗”。抵擋;抵抗。
1.出自《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廷說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2.出自《西京賦》猛毅髬髵,隅目高匡,威懾兕虎,莫之敢伉。
3.出自《后漢書·仲長統傳》角知者皆窮,角力者皆負,形不堪復伉,埶不足復校,乃始羈首系頸,就我之銜紲耳。
9.
姓。漢有伉喜。見《姓解》卷一引《風俗通》。
1.出自《廣韻?宕韻》伉,姓。
10.
指高。
1.出自《池州新作鼓角門記》凡郡邑之府門必為崇堙伉石。
1.詰問斥責。
1.明日。
1.見"詰戎治兵"。
1.謂整治軍事。戎﹐戎服﹔兵﹐兵器。語本《書.立政》﹕"其克詰爾戎兵。"
1.屈辱。
1.審問。
1.猶詰證。
1.究問和訴說。
〈書〉追問;責問。
1.猶講武﹐治兵。
1.猶詰旦。
1.追問﹐詢問。
1.究問。
1.訊問和驗證。
1.清早。
1.屈曲糾結貌。
1.查究奸詐之事。
1.詰問和辯難。
1.審訊和罰罪。
1.盤問驗證。
1.究辦﹔治理。
1.譴責質問。
1.查究和揭發。
1.問罪并懲罰。
1.斥責并驅逐。
1.至友相逢,千杯恨少。意謂雙方情意投合,十分談得來。
1.酒壇。
1.酒和干肉◇亦泛指酒肴。
1.賣酒的婦女。
1.《西京雜記》卷四"梁孝王游于忘憂之館,集諸游士,各使為賦……鄒陽為《酒賦》。"后遂以"酒賦"指喜好飲酒賦詩。
1.亦作"酒堈"。盛酒的缸。
2.方言。酒店。
1.見"酒缸"。
1.酒面上浮起的稠汁。
1.飲酒和詠歌。
1.酒的功效。
1.猶酒杯。
1.古代飲酒時的一種游戲。人分成兩隊,鉤藏在幾個人手中,而讓別人猜,以比勝負。
1.見"酒酤"。
1.因沉緬于酒所致之罪。
1.亦作"酒沽"。
2.酒的買賣。
1.酒糟。
1.執掌造酒及有關政令的官員。
1.比喻酒量大的人。
1.指酒的色澤。
好(hào)酒貪杯的人(罵人的話)。
1.猶酒鄉。
1.亦作"酒菓"。
2.酒和茶食﹑水果之類食品的總稱。
1.見"酒果"。
1.猶酒失。酒后所犯的過失。
1.指一種大型的盛酒容器。因其盛酒量多,故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