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君主。
2.
名詞
敬辭。稱對方。
3.
名詞
(Jūn)姓。
1.
古代大夫以上、據有土地的各級統治者的通稱。常用以專稱帝王。
1.出自《儀禮·喪服》君,至尊也。
2.出自《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3.出自《論今年權停舉選狀》臣又聞,君者陽也,臣者陰也。
4.出自《杜陵叟》詩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恩。
5.出自《紅樓夢》到了這步田地,還來勸解!明日釀到他弒父弒君,你們才不勸不成?
6.出自《辟韓》夫自秦以來,為中國之君者,皆其尤強梗者也。
2.
稱天子、諸侯之妻。
1.出自《詩·鄘風·鶉之奔奔》人之無良,我以為君。
2.出自《穀梁傳·莊公二十二年》癸丑,葬我小君文姜。小君,非君也。其曰君何也?以其為公配,可以言小君也。
3.出自《黃陵廟碑》堯之長女娥皇,為舜正妃,故曰君。
3.
稱先祖及父母。意為一家之主。
1.出自《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2.出自《后漢書·孔融傳》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
3.出自《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4.出自《府君佩刀銘》微府君遺刀,紓安得遽脫於險?今乃愈感吾君翼其不肖之子。
4.
對對方的尊稱,猶言您。亦用在人姓名后表示尊敬。
1.出自《書·君奭序》周公作《君奭》。
2.出自《史記·張儀列傳》張儀曰:“嗟乎,此在吾術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
3.出自《夜雨寄北》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4.出自《酬章處士見寄》詩中原甲馬未曾安,今日逢君事萬端。
5.出自《亡妻王氏墓志銘》趙郡蘇軾之妻王氏,卒于京師……軾銘其墓曰:君諱弗,眉之青神人。
6.出自《書信集·致許壽裳》季茀君鑒:得十一月望簡畢,甚以說釋。
5.
謚號;封號。
1.出自《逸周書·謚法》賞慶刑威曰君,從之成群曰君。
2.出自《獨斷》帝之女曰公主,儀比諸侯。帝之姊妹曰長公主,儀比諸侯王。異姓婦女以恩澤封者曰君,比長公主。
3.出自《北齊書·綦連猛傳》皇建元年,﹝綦連猛﹞封石城郡開國伯,尋進爵為君。
4.出自《仙源縣太君夏侯氏墓碣》仙源縣太君夏侯氏,濟州巨野人。
5.出自《隨園隨筆·官職》唐宋封婦人……四品為郡君,五品為縣君,勛官四品有封者為鄉君。
6.出自如:戰國的信陵君、平原君、孟嘗君、春申君。
6.
主體。參見“君臣佐使”。
1.出自《老子》言有宗,事有君。
2.出自《浩氣傳》人以心為君,以志為主帥。
3.出自《紅樓夢》那為君的藥,說起來唬人一跳。
7.
主人。
1.出自《韓非子·說林上》田成子因負傳而隨之,至逆旅,逆旅之君,待之甚敬。
8.
主宰。統治。
1.出自《書·說命上》天子惟君萬邦,百官承式。
2.出自《管子·內業》執一不失,能君萬物。
3.出自《責躬詩》帝曰爾侯,君茲青土。
4.出自《送齊皞下第序》烏虖,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勞乎!
5.出自《哀雁詞》雖吾之智力可役而君之,而彼之蠢愚至死而不能訴。
6.出自《資政新篇》數百年來,各君其邦,各子其民。
9.
姓。
1.出自《正字通·口部》君,姓。明有君助。
10.
稱諸侯。
1.出自《詩·大雅·假樂》宜君宜王。
2.出自《國語·周語上》夫事君者,險而不懟。
3.出自《左傳·隱公三年》先君舍與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靈,得保首領以沒,先君若問與夷,其將何辭以對?
11.
稱大夫。參見“君大夫”。
1.出自《禮記·曲禮下》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稱曰余小子。
12.
妾亦稱夫為君。
1.出自《禮記·內則》君已食,徹焉。
13.
以尊稱神祇。
1.出自《漢書·郊祀志上》晉巫祠五帝、東君、云中君、巫社、巫祠、族人炊之屬。
2.出自《漢書·禮樂志》百君禮,六龍位,勺椒漿,靈已醉。
14.
以謔稱動植諸物。
1.出自《晉書·王徽之傳》徽之但嘯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邪!”
2.出自《江上蚊子》詩怕君撩亂錦窗中,十軸輕綃圍夜玉。
3.出自《鶴林玉露》嶺南人以檳榔代茶,且謂可以御瘴。余始至不能食,久之,亦能稍稍。居歳余,則不可一日無此君矣。
1.陪侍帝王讀書論學或為皇子等授書講學。
2.古代官名。為帝王﹑皇子講學之官。其職務與侍讀學士略同,然級別較其為低。宋有翰林侍讀之官,明清沿置翰林院侍讀。亦作為侍讀學士之省稱。
3.古代官名。南北朝唐宋諸王屬官,有侍讀,侍講。
4.古代官名。清代內閣所置官。掌勘對本章﹑檢校簽票。參見《清通志.職官一》。
1.官名。唐始設,初屬集賢殿書院,職在刊緝經籍◇為翰林院學士之一,職在為皇帝及太子講讀經史,備顧問應對。
2.清代內閣所設,掌收發本章﹑總稽翻譯,不以翰林出身充任。
1.侍妾;姬妾。
2.使女;女婢。
3.古代婦女自謙之稱。
1.伺候奉養。
2.侍候,服侍。
3.謂虔誠地致力于。
4.謂信仰。
1.侍中﹑常侍之官。
2.在宮廷中輪番宿衛的軍士。
1.服侍;伺候。
1.指接待﹑伺候漢使的胡人。
1.侍候保衛。
2.伺候護養。
1.陪從交談。
1.侍女。鬟,婢女。
1.貼身侍女或姬妾。
1.司灑掃,借指為妻妾。
1.侍候﹑陪伴﹑護理患者。
1.陪從祭祀。
1.伴隨君王車乘出行。
1.謂等到有單獨進言的機會。侍,通"待"。
1.進見侍奉。
1.從師讀書,聽其講學。
2.為皇帝或太子講學。
3.官名『代有此稱號,以之名官則起于魏明帝。唐始置侍講學士,其職為講論文史以備君王顧問。宋沿置,并設侍講﹑侍讀,皆由他官之有文學者兼任。元明清則列為翰林院額定之官。又南北朝﹑唐﹑宋諸王府,亦有侍講。
1.官名。唐始設,初屬集賢殿書院,職司撰集文章﹑校理經籍。宋時由他官之有文學者兼任,如邢昺以國子祭酒為侍講學士。屬翰林學士院。元明清翰林院均置此職,講論文史,甚為清顯。
1.陪侍奉教。
2.見"侍教生"。
1.明代后期御史對巡撫的自稱。亦泛用為公卿對縉紳的自稱。多用于名帖或其他書面文字中。
1.巾,手巾之類;櫛,梳篦之類。古代以服侍夫君飲食起居為妻妾本分,故用作為人妻妾的謙詞。語出《左傳.僖公二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
1.職官名。有文武之分。職在侍值禁中,故稱。宋內侍官階,有左侍禁﹑右侍禁,均為宮禁中侍奉之官。
1.侍奉飲酒。
1.猶倚仗﹑憑借。侍,通"恃"。
1.古代官名。秦漢郎中令的屬官之一。
2.古代官名『制,郎官入臺省,三年后稱侍郎。隋唐以后,中書﹑門下及尚書省所屬各部皆以侍郎為長官之副。至清雍正時,遞升至正二品,與尚書同為各部的堂官。
3.古代官名。晉制,諸王國皆置侍郎,大國四人,小國二人,專司贊相及通傳教令。
1.恭順地站立在旁邊伺候。
1.陪從狩獵。
1.陪從君王哭吊死者。
1.猶言侍教于尊前。舊時書信中的敬語。
1.整治;料理。
2.喂養。
3.搞,擺弄。
1.古代宮中侍奉君王后妃的女子。
2.婢女;女仆。
3.舊指從事服務工作的女子。
1.復姓。北宋有侍其稹,侍其曙父子。見《宋史.侍其曙傳》。
1.姬妾;小妻。
1.侍奉父母。
1.猶薦枕。女子伴眠。
2.陪伴睡覺。
1.君王的近侍。
2.隨身的奴仆◇多指女侍。
1.陪從尊長用膳。
1.謂舉行射禮時在旁侍候。
1.明清兩代官場中后輩對前輩的自稱。一般用于名帖。明代翰林后三科入館者,清代翰林后一科入館者,均自稱侍生。平輩之間,或地方官員拜訪鄉紳,亦有謙稱侍生的。
2.舊時對于同輩或晩輩的婦人,在名帖和聯幛上都稱"侍生"。《稱謂錄》卷三十二"今于挽婦人聯幛中概稱侍生。"當面口頭也可稱侍生。
1.陪侍尊長進食。
1.亦作"侍使"。古代沒入官府為奴的罪犯家屬中,以年少較有才智的女子為侍史。
2.古時侍奉左右﹑掌管文書的人員。
1.見"侍史"。
1.侍候看護。
1.官名。侍奉帝王﹑掌管文書的官員。宋明為翰林院屬官。參閱《明史.職官志二》。
1.姣美的侍女。
1.伴寢。
1.隨身使喚的少年男仆。
1.謂投壺時在旁侍候。
1.侍從護衛。
2.跟隨左右,負責侍奉﹑保衛的人。
3.官名。為皇帝禁軍。清代專選滿﹑蒙勛戚子弟及武進士擔任。參閱《通志.職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