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成很差或顆粒無收。古書中亦特指兩種谷物不收或五種谷物不登。
1.出自《詩·小雅·雨無正》降喪饑饉,斬伐四國。
2.出自《史記·秦本紀》因其饑伐之,可有大功
3.出自《續(xù)資治通鑒·宋理宗淳祐六年》泉州饑,州民謝應瑞自出私鈔四十余萬糴米,以賑鄉(xiāng)井。
4.出自《穀梁傳·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為大饑。一谷不升謂之嗛,二谷不升謂之饑,三谷不升謂之饉。四谷不升謂之康,五谷不升謂之大侵。
5.出自《墨子·七患》一谷不收謂之饉,二谷不收謂之旱,三谷不收謂之兇,四谷不收謂之饋,五谷不收謂之饑。
2.
通“飢”。肚子吃不飽;饑餓。
1.出自《淮南子·說山訓》寧百刺以針,無一刺以刀;寧一引重,無久持輕;寧一月饑,無一旬餓。
2.出自《鐵拐李》你須知我六案間崢嶸了這幾年,也曾在饑喉中奪飯吃,凍尸上剝衣穿,便早死呵不敢怨天。
3.出自《儒林外史》鄒吉甫道:“二位少老爺和蘧少爺來路遠,想是饑了。”
3.
姓。殷之后有饑氏。見《左傳·定公四年》。
1.出自《集韻?脂韻》饑,姓。
1.傳說中的怪鳥。
1.猶凝望。
1.恭敬地祈求。
1.盼望。
1.亦作"飆俟"。
2.恭敬地等候。
1.凝望,抬頭呆望。
2.仰望,敬仰地期待。
3.盼望;等待。
1.仰慕懷念。
1.亦作"飆昂"。
2.肅敬軒昂。形容氣度不凡。
1.仰慕。
1.猶端坐。
1.生絲上的結節(jié)﹑疵點。飇節(jié)的大小和多少,直接影響生絲品質。也叫糙疵。
1.有瑕疵的珠子。
1.多節(jié)的絲。指絲之次者。
1.缺點;毛病。
對人解釋,說明自己的意思再三~ㄧ~心跡。
1.呈報上級的表格和報告。
1.見"表襮"。
1.用紙或絲織品做襯托,將字畫或書籍加以裝潢或修補,使之美觀耐久。
1.裝潢或修補書畫的人。
測試儀表上用來接觸被測物的筆狀物。也叫表棒。
1.卓異,特出。
1.稱父之表哥。
1.林野,指草野之地。
1.亦作"表暴"。
2.自炫。
3.暴露;顯露。
1.表文的草稿。
裝訂成冊的表格。
1.猶表彰。
1.表率倡導。
1.干練的外臣。
1.沒有見過面。
1.不知好歹;不識時務。
1.不懂事。
1.不了解當前的情勢或潮流。
1.指責別人不理解或不珍視自己對他的優(yōu)待或禮遇。
1.不知趣,不知好歹。
1.不識一個字。形容人不識字或文化水平低。
1.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后以"不識之無"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1.不結果實。
2.不符實際。
1.失落的東西沒有人撿為己有。形容社會風氣很好。
1.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煉主張絕粒卻谷,不吃世間煙火物。
2.謂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凡俗。
1.不違背諾言。
1.不宜耕種的土地。
1.不順從。
不是一世所能有的,指非凡建不世之功|難逢不世才。
1.同"不軾"。
1.不侍奉,不服事。
2.指不任以官職。
3.不服勞役。
4.不辦事;不做事。
1.不修邊幅。
1.不嫁娶。
1.方言。不是對手。
1.見"不是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