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吃不飽;餓。
1.出自《書·舜典》黎民阻饑,汝后稷播時百谷。
2.出自《駑驥》詩渴飲一斗水,饑食一束芻。
3.出自《寓簡》饑非餒也,不及飽耳。
2.
使人受餓。
1.出自《孟子·離婁下》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
2.出自《酷吏詞》寧知一曲兩曲歌,曾使千人萬人哭!不惟哭,亦白其頭,饑其族。
3.
通“饑”。年成很差或顆粒無收。
1.出自《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銘》衢州饑,擇刺史。侍郎曰:“莫如郎李某。”遂刺衢州。
2.出自《喜雨亭記》無麥無禾,歲且薦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
3.出自《說文通訓定聲·履部》饑,〔假借〕為饑。
4.
古國名。參見“飢國”。
1.出自《書·西伯戡黎》西伯既戡黎
5.
姓。見《廣韻·平脂》“飢”下引《左傳》。今本《左傳·定公四年》作“饑”。
1.出自《集韻?脂韻》饑,姓。或從幾。
1.古時貴婦人用的裝有青綠色油幕的車子。
1.見"油壁車"。
1.古人乘坐的一種車子。因車壁用油涂飾,故名。
1.稱婦女所乘油壁車。
1.即油壁車。
1.一種油煎面食。
2.油料作物的種子榨油后成餅形的渣滓,可以用做飼料和肥料。也叫油枯。
1.在地殼中已經形成的石油,常懲水一起沿著裂縫和孔洞流動,如在它們通過的道路上遇到各式各樣不透水的﹑底朝上口朝下的"口袋"(構造)時,就會慢慢地聚集起來。這樣聚集石油的部分叫做"油捕"。
1.涂上桐油的布,用以防水防濕。
1.含有油質的顏料。
2.指油畫。
雙子葉植物,十字花科。一二年生草本。四枚黃色花瓣組成十字形小花。角果細長。中國南方主要油料作物。種子可榨油,供食用和工業用。
1.儲存在油捕中的石油叫"油藏"。
1.草名。
1.用油茶面沖成的糊狀食品。參見"油茶面"。
2.茶樹的一種。屬山茶科。又叫茶子樹。是我國主要木本油料樹種之一。種子榨出的油供食用及工業用。馀渣可充作飼料﹑肥料,并可殺稻田害蟲。
1.比喻圓滑。
1.指盛有沸油的鍋。比喻險境。
2.沾有油脂的鍋。指燒菜的鍋。
1.即蚜蟲。
1.見"油輟車"。
1.古代經過油飾供貴族婦女乘坐的四周有障蔽的車。
1.一種油煎的糯米食品。
1.一種竹骨黑油紙面的折扇。
1.方言。指豬肉。
1.涂油的布。可用以防濕。
1.用植物油做燃料的燈。
1.即油燈。因其多用盞狀器皿盛油燃點,故名。
1.古代皇家用油布帳幕臨時張設的殿堂。
1.古代用作烹人的刑具。
1.謂糾纏著格斗。
1.一種豆制食品。豆腐經油炸而成。
1.一種舀油的器具。
1.榨植物油的作坊。
1.即油坊。
1.泛指化妝用品。
2.借指妓戶。
1.中醫學病癥名。即斑禿,俗稱鬼剃頭。患者頭發突然呈局部斑塊脫落。經過一定時期,能自然痊愈。
1.指油漆彩繪的車蓋。
2.即油傘。
1.比喻很快就要死亡。
1.見"油干燈草盡"。
1.形容罄盡。
1.簡稱"油欖"。亦稱"齊墩果"。亦稱"洋橄欖"。亦稱"阿列布"。
2.常綠喬木。原產地中海一帶,果實可榨油也可生食。為優良的木本油料植物之一。
1.用米粉制成的油炸食品。
1.謂沾有含油的污垢。
1.專門運輸石油的車輛,車身通常為圓形或扁圓形大鐵罐。
見液罐汽車”(582頁)。
1.油膩光亮;光亮滑潤。
1.形容非常光亮。
1.形容光滑潤澤。
2.形容人的圓滑﹑狡詐。
1.盛有沸油的鍋。常比喻險境。
2.迷信所傳的陰間烹人刑具。
1.比喻使事態更加嚴重。
1.形容心里焦躁﹑坐立不安的樣子。
1.一種油氽的食品。
1.一種油炸的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