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身體)瘦弱。
2.
形容詞
土地缺少養(yǎng)分;不肥沃。
1.
亦作“膌”。
2.
貧困。
1.出自《國語·楚語上》夫君國者,將民之與處。民實瘠矣,君安得肥?
2.出自《三國志·吳志·陸遜傳》夫民殷國弱,民瘠國強者,未之有也。
3.
損削,使之貧弱。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魯之於晉也,職貢不乏,玩好時至……何必瘠魯以肥杞?
2.出自《元故王府君墓志銘》大樸之散久矣,嗜利之徒唯思肥己而瘠人。
3.出自《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又有著作郎陳著亦上疏論似道欺君瘠民之罪。
4.出自《金壺浪墨·河工》上下欺蔽,瘠公肥私,而河工不敗不止矣。
4.
疾疫。
1.出自《公羊傳·莊公二十年》夏,齊大災。大災者何?大瘠也;大瘠者何?癘也。
2.出自《祭竹林神文》神于惠罰無差,施罪瘠于尹愈身,是甘是宜。
5.
磽薄,不肥沃。
1.出自《荀子·富國》不知節(jié)用裕民則民貧,民貧則田瘠以穢,田瘠以穢則出實不半。
2.出自《燕閑錄》山西州縣多在山谷之間……加以地瘠天寒,據(jù)豐稔之歲,十里之間所收亦不滿一二萬。
3.出自《盛世危言·吏治下》復將通省府廳州縣查明肥瘠難易之區(qū),一一分別注明。
6.
菲薄,簡約。
1.出自《荀子·富國》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國,將蹙然衣粗食惡,憂戚而非樂,若是則瘠。瘠則不足欲,不足欲則賞不行。
2.出自《荀子·禮論》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謂之瘠。
3.出自《容齋隨筆·宰我不詐》魯?shù)抗畣剩暇醋釉唬骸笆持啵煜轮_禮也,吾三臣者之不能居公室也,四方莫不聞矣。勉而為瘠,毋乃使人疑夫不以情居瘠者乎哉!”
7.
書法用語。指筆畫瘦勁。
1.出自《〈述書賦〉語例字格》瘠,瘦而有力曰瘠。
8.
通“胔”。未完全腐爛的尸體。
1.出自《荀子·榮辱》糧食太侈,不顧其后,俄則屈安窮矣;是其所以不免於凍餓,操瓢囊為溝壑中瘠者也。
2.出自《讀書雜志·荀子一》瘠讀為“掩骼埋瘠”之“瘠”。露骨曰“骼”,有肉曰“瘠”。瘠,借字耳。
3.出自《說苑·善說》管子者,天子之佐、諸侯之相也。死之則不免為溝中之瘠,不死則功復用于天下。
4.出自《正氣歌》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9.
姓。《孟子·萬章上》有瘠環(huán)。
1.出自《字匯?疒部》瘠,姓。
10.
瘦弱。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申叔豫〕遂以疾辭……楚子使醫(yī)視之,復曰:“瘠則甚矣,而血氣未動。”
2.出自《雜說》善醫(yī)者不視人之瘠肥,察其脈之病否而已矣。
3.出自《〈閑止書堂集鈔〉序》既而逼授偽職,引疾固辭,瘠形??羸,視息僅屬。
11.
指瘦弱的人。
1.出自《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上使劉敬復往使匈奴,還報曰:“兩國相擊,此宜夸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
12.
泛指空虛匱乏。
1.出自《將儒》儒以將道,肥其內(nèi)也;武以將威,肅其外也,未有內(nèi)自瘠而外能勸者焉。
13.
指淡薄。
1.出自《南海神廟碑》故明宮齋廬上雨旁風,無所蓋障,牲酒瘠酸,取具臨時。
1.謂德薄才庸。
1.才能微薄。
夏天搭起來遮蔽太陽的棚◇手搭~(把手掌平放在額前)往前看。
1.猶涼棚。
2.指遠望時平遮在額前的手掌。
3.搭有涼篷的游船。
1.亦作"涼氣"。
2.寒氣;清涼之氣。
1.清涼。
1.寒暑;冷暖。
1.亦作"涼傘"。
2.用以遮蔽陽光的傘。
1.亦作"涼森森"。
2.清涼貌。
1.秋天的飛沙。
1.南宋士大夫的白色便服。紹興末,詔用朱熹言,罷紫衫,以涼衫視事。至干道初年,禮部侍郎王曮又以涼衫純素,似兇服,奏請除乘馬道途許服外,馀不得服。自后涼衫只用為兇服。
1.取涼用的扇子。
1.亦作"涼生生"。
2.微涼貌。
1.悲涼肅殺的聲音。
1.三國魏都許昌宮殿名。
1.亦作"涼適"。
2.涼快舒適。
清涼爽快晚風習習,十分~。
①溫度低的水。②生水。
1.凄涼的思緒。
1.亦作"涼飔"。
2.涼風。
(~的)形容有些涼早立秋,~;晚立秋,熱死牛。
1.素絹。
1.即涼床。
1.指水井。
1.建于水畔的樓閣。
2.宋時臨安樓觀名。
1.秋天。
供休息或避雨的亭子。
1.亦作"涼瓦瓦"。
2.清亮貌。
夏天穿的鞋幫通風的鞋。
1.涼閣。
1.冷熱。
1.冷血。形容人的自私﹑冷漠。
1.秋霧。
2.寒煙。
1.荒寒的曠野。
1.亦作"涼葉"。
2.秋天的樹葉。
1.秋夜。
1.貼身的內(nèi)衣。
涼的感覺立秋過后,早晚有些~了。
1.亦作"涼陰"。亦作"涼闇"。
2.陰涼之氣。
1.亦作"涼蔭"。
2.蔭涼的居處。
3.指成蔭的樹。
1.亦作"涼影"。
2.樹木枝葉在日光或月光下形成的陰影。
1.亦作"涼幽幽"。
2.清涼貌。
1.扇的別名。
1.涼秋的天空。
1.涼熱。指冷暖;寒暑。
1.秋月。
2.七月的異名。
1.陰涼的云。
1.破房子。
1.樂府《近代曲》名,屬宮調(diào)曲。原是涼州一帶的地方歌曲,唐開元中由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
2.唐代軟舞曲名。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