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哺乳動物,外形略像狼,面部較長,耳朵三角形,尾巴長,毛通常赤黃色。性狡猾多疑,晝伏夜出,吃野鼠、鳥類、家禽等。常見的有赤狐和沙狐。通稱狐貍。
2.
名詞
(Hú)姓。
1.
獸名。形似狼,面部較長,耳朵三角形,尾巴長,毛色一般呈赤黃色。性狡猾多疑,晝伏夜出,雜食蟲類、小型鳥獸、野果等。毛皮極為珍貴。通稱狐貍。
1.出自《詩·邶風(fēng)·北風(fēng)》莫赤匪狐,莫黑匪烏。
2.出自《史記·趙世家》吾聞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狐未犯人,人乃犯狐,竟為狐所中。
2.
喻壞人、小人。參見“狐羣狗黨”。
1.出自《氣英布》喒若不是扶劉鋤項,逐著那狐群狗黨,兀良怎顯得喒這黥面當(dāng)王。
2.出自《西游記》只因你狐群狗黨,結(jié)為一伙,算計吃我?guī)煾福詠泶耸椤?/p>
3.出自《紅樓夢》大哥哥這幾年在外頭相與的都是些什么人,連一個正經(jīng)的也沒有,來一起子,都是些狐群狗黨!
4.出自《虎符》足見得那一群大豪杰也不過只是一批狐群狗黨而已。
3.
舊時戲曲行當(dāng)名。雜劇九種角色之一。
1.出自《天臺陶九成論曲》雜劇有正末、副末、狚、狐、靚、鴇、猱、捷譏、引戲九色之名……狐,當(dāng)場妝官者是也。今俗訛為孤。
4.
謂行動肆無忌憚。
1.出自《牡丹亭·鬧宴》何處寒酸,敢來狐賴!
5.
見“狐祥”。猶彷徨。參閱《廣雅·釋訓(xùn)》“潢潒,浩蕩也”王念孫疏證。
1.出自《戰(zhàn)國策·秦策四》父子老弱系虜,相隨于路;鬼神狐祥無所食,百姓不聊生。
6.
姓。見《通志·氏族略四》。
1.出自《廣韻?模韻》狐,姓。左傳晉有狐氏,代為卿大夫。
1.猶涂脂抹粉。
1.均勻地點染;化妝。
1.形容不停地運行。
1.猶歪調(diào)。
1.猶侉子。南方人稱操北方口音的人。
1.紛紜。
繁亂的樣子紛紛紜紜|牛驢走紜紜。
1.指書籍。蕓,香草,置書頁內(nèi)可以辟蠹,故稱。
1.即蕓香。
1.亦作"蕓鉯"。
2.芟刈;耕耘。蕓,通"耘"。
1.亦作"蕓牕"。
2.指書齋。
1.見"蕓窗"。
1.農(nóng)夫。
1.見"蕓香閣"。
1.書齋。
1.即蕓閣。
1.指書翰。
1.藏書處。
1.書簽。亦借指書籍。
1.指讀書仕進(jìn)者。
1.見"蕓蕓眾生"。
1.秘書省的別稱。
1.秘書省的別稱。
1.百姓。
1.古時藏書的地方;或指掌管圖書的官署,即秘書省。
2.菜名。即油菜。
油菜”的一種。
蕓香科。多年生草本,有濃烈氣味。莖直立,枝葉暗灰綠色。夏季開小黃花。原產(chǎn)地中海沿岸至亞洲西南部。常盆栽,供觀賞。枝葉含芳香油,可作調(diào)香原料。全草是清熱、解毒、通經(jīng)、祛風(fēng)藥。
1.秘書省的別稱。因秘書省司典圖籍,故亦以指省中藏書﹑校書處。
雙子葉植物綱的一科。多數(shù)為灌木或喬木,少數(shù)為草本。普遍含揮發(fā)油,有香氣。花多為兩性。萼片和花瓣四五枚。主要產(chǎn)于熱帶和亞熱帶。如柑、橘、橙、柚、檸檬、佛手、花椒、蕓香等。
1.見"蕓署"。
眾多的樣子萬物蕓蕓|蒼生何蕓蕓。
佛教語。指一切人和動物◇多指一般百姓蕓蕓眾生誰來庇護(hù)|他們把蕓蕓眾生推入了災(zāi)難的深淵。
1.猶蕓編。
1.墾辟貌。
2.平坦貌。
1.古代酒客在酒肆堂口一碗即止的快飲。
1.碗坯。《資治通鑒.唐則天后長壽元年》"春,一月,丁卯,太后引見存撫使所舉人,無問賢愚,悉加擢用……時人為之語曰'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欋推侍御史,碗脫校書郎。'"言授官不加選擇,校書郎就像碗毛坯一樣粗濫◇用為濫用官吏的典實。
1.古代雜技的一種。宋夏竦有《詠眃注》"舞拂挑珠復(fù)吐丸,遮藏巧便百千般。"參閱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二。
1.碗。
1.耕種收獲。
1.除草。
1.鏟除。
1.亦作"耘鉯"。
2.除草和松土用的鋤頭。
3.去除田間雜草。
4.泛指農(nóng)業(yè)勞動。
5.猶平定或整治。
1.水田中除草松泥的農(nóng)具。
1.猶耕耘。
1.亦稱"耘田鼓"。
2.古代農(nóng)忙時掛在田頭樹上的鼓。鳴之以統(tǒng)一行動。
1.鏟除雜草。
1.猶收割。
1.農(nóng)夫耕作時戴的斗笠。
1.猶耕耘。一般指中耕措施。
1.農(nóng)具。耘稻用的耙。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