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等候,等待。
2.
動詞
問候,問好。
3.
名詞
時節。
4.
名詞
中國古代按相應的物候現象將一年分為四季,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每五天為一候,現在氣象學上仍然沿用。
5.
名詞
情況。
6.
名詞
(Hòu)姓。
1.
伺望,偵察。
1.出自《呂氏春秋·貴因》武王使人候殷。
2.出自《越絕書·外傳記吳地傳》婁北武城,闔廬所以候外越也。
3.出自《宋書·柳元景傳》賊遣兵二千余人覘候。
4.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徽宗政和五年》金主以騎兵親候遼軍。
2.
斥候,軍候。軍中任偵察之事者。
1.出自《墨子·號令》候出越陳表,遮坐郭門之外內。
2.出自《淮南子·兵略訓》前后知險易,見敵知難易,發斥不忘遺,此候之官也。
3.出自《后漢書·任延傳》於是徼外蠻夷夜郎等慕義保塞,延遂止罷偵候戍卒。
4.出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
3.
“堠”的古字。邊境伺望、偵察敵情的設施,哨所,土堡。
1.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陳忌問壘》去守五里置候,令相見也。
2.出自《后漢書·馬成傳》筑保壁,起烽燧,十里一候。
3.出自《潛書·五形》無屯之谷,無候之徑,無城之地,可以利趨,能趨之者勝。
4.
掌管伺察、稽查等事的小吏。
1.出自《墨子·號令》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輒收以屬都司空若候,候以聞守。
2.出自《韓非子·說林上》子胥出走,邊候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釋之。
3.出自《水經注·谷水》何湯字仲弓,嘗為門候。
4.出自《續資治通鑒·宋理宗景定元年》城門候引一急使至。
5.
邊境守望、報警的官吏。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下》東南一尉,西北一候。
2.出自《飲馬長城窟行》往問陰山候,勁虜在燕然。
3.出自《頭陀寺碑文》炎區九譯,沙場一候。
6.
負責迎送賓客的官吏。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使候出諸??轅。
2.出自《國語·周語中》候不在疆。
7.
驛站,驛館。
1.出自《后漢書·和帝紀》舊南海獻龍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
2.出自《祭彬州李使君文》俟新命於衡陽,費薪芻於館候。
8.
迎候,迎接。
1.出自《禮記·曲禮上》使某羞
2.出自《雜體詩·陶征君田居》歸人望煙火,稚子候檐隙。
9.
拜訪,探望。
1.出自《漢書·董仲舒傳》主父偃候仲舒……竊其書而奏焉。
2.出自《潛夫論·交際》不候謂之倨慢,數來謂之求食。
3.出自《后漢書·朱暉傳》顯宗舅新陽侯陰就慕暉賢,自往候之,暉避不見。
4.出自《水東日記·黃少保才識》少師廬陵楊公歸省,過南京,公適以病在告,廬陵公就臥內候之。
10.
等候,等待。
1.出自《漢書·游俠傳·陳遵》嘗有部刺史奏事過遵,值其方飲,刺史大窮。候遵沾醉時,突入見遵母。
2.出自《寒夜溪行舟中作》詩憂來無良方,歸候春酒熟。
3.出自《桃花扇·阻奸》且候史公回衙,一問消息。
4.出自《奇跡》詩我等,我不抱怨,只靜候著一個奇跡來臨。
11.
古代計時的單位。五天為一候。
1.出自《素問·六氣藏象論》岐伯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
2.出自《茶馀客話》五日一候,積六候而成月,歲則有七十二候。
12.
時節,時候。
1.出自《水龍吟·丙戌清明和章質夫韻》弄晴臺館收煙候,時有燕泥香墜。
2.出自《滿庭芳·京口感懷曲》斜陽候,吟登舵樓,燈火望揚州。
3.出自《四犯令》詞麥浪翻晴風飐柳,已過傷春候。
13.
占驗,預測。
1.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然候星氣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諱諛,不敢端言其過。
2.出自《續資治通鑒·元明宗天歷二年》樂本於律,律本於氣,而氣候之法,具在前史。可擇僻地為秘室,取金門之竹及河內葭莩灰候之。
14.
癥候、癥狀。
1.出自《北齊書·方伎傳·馬嗣明》﹝馬嗣明﹞為人診候,一年前知其生死。
2.出自《北齊書·方伎傳·馬嗣明》邢公子傷寒不治自差,然脈候不出一年便死,覺之晚,不可治。
15.
征候,征兆。
1.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夫聽者事之候也,計者事之機也,聽過計失而能久安者,鮮矣。
2.出自《潛夫論·思賢》夫生飯粳梁,旨酒甘醪,所以養生也,而病人惡之,以為不若菽麥糠糟欲清者,此其將死之候也。
3.出自《洛陽名園記跋》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
16.
指隨時變化著的情狀。
1.出自《和不疑送虜使還道中聞鄰幾圣俞長逝作詩哭之》圣俞食寒冰,外以風邪兼,愚醫暴下之,結轖候愈添。
2.出自《煮泉小品·宜茶》作人手器不潔,火候失宜,皆能損其香色也。
17.
付賬。
1.出自《茶館》李三,這兒的茶錢我候啦!
2.出自《覆滅》這時,三個挑夫從街上回來了,店掌柜候了一頓飯,雙方交割了生意。
18.
引申為觀察。
1.出自《陳書·后主沈皇后傳論》﹝張貴妃﹞才辯強記,善候人主顏色。
2.出自《順宗實錄一》上每進見,候顏色,輒言其不可。
3.出自《老學庵筆記》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飲食,或以燥濕,或以語話稍多,或以憂喜稍過,盡言皆朝暮候之,無毫發不盡。”
19.
引申為問安,問候。
1.出自《東坡志林·卓契順禪話》蘇臺定惠院浄人卓契順,不遠數千里,陟嶺渡海,候無恙於東坡。
2.出自又如:敬候起居;即候近安。
20.
指伺候,侍候。參見“候兵”、“候卒”。
1.出自《夷堅丁志·南豐主簿》遂窮搜室中,得所煮缽,瑩始色變。執送府訊鞫,服與候兵通,欲置藥毒主翁,然后罄家貲以嫁。
2.出自《老學庵筆記》師說忽叱候卒退曰:“此神御殿也!”
21.
引申為節候、時令。
1.出自《文心雕龍·辨騷》言節候,則披文而見時。
2.出自《早玩雪梅有懷親屬》詩北陸候才變,南枝花已開。
3.出自《和薛先輩初秋寓懷即事之作二十韻》玉律初移候,清風乍遠襟。
4.出自《蝶戀花·杏花》詞候逼清明,記取韶光半。
22.
指診視,診斷。參見“候脈”。
1.出自《周書·姚僧垣傳》以此候疾,何疾可逃。
1.迎接皇帝。
1.亦作"接腳"。
2.舊時指選人冒死人之名應選。
3.見"接腳夫"。
4.緊跟著。
1.見"接腳夫"。
交界這個車站臨近兩省~的地方。
靠近;相距不遠~群眾ㄧ時間已~半夜ㄧ這項技術已~世界先進水平ㄧ大家的意見已經很~,沒有多大分歧了。
交界山西東部同河北~。
1.建祠以祀死于國事的士民。
計算機中央處理機與外部設備之間的連接部分。泛指兩個計算機系統或兩種部件之間的連接設備。不同的設備要求不同功能的接口。
1.見"接?"。
2.猶言若即若離。
1.見"接?"。
一個接替一個地進行~賽跑 ㄧ~運輸。
徑賽項目之一,由每隊四名運動員一個接一個傳遞接力棒跑完一定距離。有400米、800米、1,600米接力,和1,000米、1,500米異程接力賽(各人所跑的距離不等)及穿梭(迎面)接力等。
1.接連。
見〖頂牛兒〗摹
1.拖著鞋子。接,通"輯"。
2.猶接踵。
1.見"接詥"。
見〖目鏡 〗。
受盤。
跟人聯系,洽談有關事項~工作。
男方到女方家中迎娶新娘。
1.兵刃相接觸。謂交戰。
接替職務校長一職已由原教務主任~。
1.猶招魂。舊時迷信,于人死后所謂魂復歸之日,請巫祝招之還家。
幫助產婦分娩~員。
①收受~來稿 ㄧ~無線電信號。②根據法令把機構、財產等拿過來~逆產。③接納~新會員。
對事物容納而不拒絕~任務 ㄧ~考驗ㄧ~教訓 ㄧ虛心~批評。
1.相傳為元時貴族招婚時的一種儀式。男方接受女方贈送的絲鞭,表示同意聯姻。
1.見"接榫"。
①連接榫頭。②比喻前后銜接這篇文章在前后~的地方沒處理好,顯得太散。
從別人那里把工作接過來并繼續下去;代替上級已派人去~他的工作。
兩個物體的連接處這條床單有個~。
1.本人直接聽到。
1.屋子連著屋子。形容屋子或居人眾多。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5.步履相接。前后相接;繼承。
1.接觸外物。
2.謂與人交往。
見〖物鏡〗。
1.捧著已經淘濕的米。語出《孟子.萬章下》"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朱熹集注"接,猶承也;淅,漬米也。漬米將炊,而欲去之速,故以手承米而行,不及炊也。"后以"接淅"指行色匆忙。
1.膝與膝相接。猶促膝。形容坐得很近。
1.坐席相接。多形容親近。
話務員。
1.謂一聲聲相接而傳開去。
1.猶會要,輯要。
1.翅膀挨著翅膀。多形容親近。
1.接待;招待。
2.引進;推薦。
3.佛教語。謂佛與觀世音﹑大勢至兩菩薩引導眾生入西方凈土。
①配合自己一方的人行動你們先沖上去,二排隨后~。②接濟;供應糧草~不上。
1.即荇菜。
1.春秋楚隱士,佯狂不仕。亦以代指隱士。
接待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1.迎接灶神。我國民間舊俗于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送灶神歸天庭稟事,謂祭灶或祀灶;于除夕或新春元日將灶神接回,謂接灶。
1.交戰;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