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人和高等動物的消化器官之一。人的肝在腹腔內右上部,分為兩葉。主要功能是分泌膽汁,儲藏糖原,調節蛋白質、脂肪和糖類的新陳代謝等,還有解毒和凝血作用。也叫肝臟。
1.
肝臟。人的消化器官之一。與心、脾、肺、腎合稱五臟。
1.出自《莊子·盜跖》盜跖乃方休卒徒太山之陽,膾人肝而??之。
2.出自《素問·靈蘭秘典論》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3.出自《諸病源候論·五臟六腑病諸候一》膽為腑而主表,肝為臟而主里。
4.出自《西游記》﹝老孫﹞將你這里邊的肝、腸、肚、肺細細兒受用,還彀盤纏到清明哩!
2.
指用作食物的動物的肝臟。
1.出自《禮記·內則》雞肝、雁腎,鴇奧,鹿胃。
2.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下》昭僖侯之時,宰人上食而羹中有生肝焉。
3.出自《新唐書·禮樂志一》諸太祝取肝、膋燔於爐,還尊所。
4.出自《儒林外史》隨即每桌擺上八九個碗,乃是豬頭肉、公雞、鯉魚、肚、肺、肝、腸之類。
3.
比喻內心。
1.出自《獄中上書自明》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於浮辭哉!
2.出自《九思·憫上》思怫郁兮肝切剝,忿悁悒兮孰訴苦。
3.出自《義鶻行》聊為《義鶻行》,永激壯士肝。
4.出自《二刻拍案驚奇》不在我每肝上的事,管他姓張姓李!
4.
食,吃。
1.出自《論衡·禍虛》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橫行天下,竟以壽終。
1.祭奠。
1.謂同時連綴祭諸神。
2.吃喝。
1.泛指小鼓。
1.鼗鼓和木鐸。古代察賢和征詢民意時用。
1.鼗鼓的旁耳。鼗如鼓而小,有兩耳。持其柄而搖之,則兩耳還自擊。
1.有柄的小鼓。以木貫之,搖之作聲。古祭禮用的一種樂器。亦指鼗鼓之聲。
1.鼓名。
1.鼗鼓與鼙鼓。二者均小鼓。
1.《論語.微子》"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漢,少師陽﹑擊磬襄入于海。""播鼗武"指殷時搖小鼓的樂師名武的人◇以"鼗武"借指精于本職工作的能人。
1.鼗鼓之聲。古代陣法作戰中用以整行伍。
1.找人作保。
1.討伐﹑懲治暴亂。
1.懲治悖逆。
1.探討本源。
1.指占便宜或取巧。
1.搜捕。
1.研討﹑裁奪。
1.謂求得好預兆。
1.博得喝采。
1.探討。
1.請求差使。
1.謂攻城略地。
1.亦作"討吃"。
2.向人要飯食吃﹔討飯。
1.民間傳說中專事乞討的鬼。
2.用為對乞丐的詈詞。
1.討飯用的打狗棍。又叫叫花棍。
1.見"討讎"。
1.討伐芟除。
1.游春﹐探春。唐陸龜蒙有《闔閭城北有賣花翁討春之士往往造焉因招襲美》詩。
2.算命﹐打卦。
1.見"討?"。
1.猶討摘。
1.謂自招挨打。
1.猶討打。
1.征討掃蕩。
1.謂找客店。
1.討伐平定。
2.議定。
1.衡量揣度。
1.征討和剪除兇惡殘暴的勢力。
1.征討懷異心的叛逆者。
1.征討罰罪。
1.行乞﹔要飯。
2.要求把飯端來。
1.即討吃棍。
1.詈詞。要飯的窮種。
1.賣面子。
1.謂放明白些。
1.征服。
1.討債。
1.舊時迷信稱野鬼游魂乞求施舍。
1.邀功。
1.猶討巧。
1.求關卡或攔路者讓路放行。常用賄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