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膚”。
2.
人或動物體表的一層組織,即皮膚。有時亦包括肌肉。
1.出自《詩·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2.出自《孟子·告子上》無尺寸之膚不愛焉,則無尺寸之膚不養也。
3.出自《論衡·無形》人少則膚白,老則膚黑。
4.出自《因論·嘆牛》顧其足雖傷,而膚尚腯。
3.
古代用于祭祀或供食用的肉類。
1.出自《儀禮·聘禮》膚、鮮魚、鮮臘,設扃鼏。
2.出自《禮記·內則》麋膚,魚醢。
4.
樹木、果實的表皮或表皮下的組織。
1.出自《后漢書·宦者傳·蔡倫》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
2.出自《齊民要術·種瓠》﹝瓠﹞二十日出,黃色,好;破以為瓢。其中白膚,以養豬,致肥。
3.出自《依韻和勝之暑飲》佳瓜判青膚,熟李吸絳膜。
5.
指某些像皮層那樣的東西,如草皮、紙張等。
1.出自《城南聯句》綠發抽珉甃,青膚聳瑤楨。
2.出自《后山談叢》余於丹徒高氏見楊行密節度淮南補將校牒,紙光潔如玉,膚如卵膜。
6.
外表。
1.出自《王定國真贊》溫然而澤者,道人之腴也;凜然而清者,詩人之癯也;雍容委虵者,貴介之公子;而短小精悍者,游俠之徒也。人何足以知之?此皆其膚也。
7.
淺薄。參見“膚見”。
1.出自《野獲編·科場一·考官爭席》是年論刻二篇,俱膚甚;又刻一詔,更寥寥數語,不今不古。
2.出自《〈大云山房文稿二集〉敘錄》時師破壞經說,其失也鑿;陋儒襞積經文,其失也膚。
8.
美。
1.出自《詩·豳風·狼跋》公孫碩膚,赤舄幾幾。
9.
大。參見“膚公”。
1.出自《詩·小雅·六月》薄伐??狁,以奏膚公。
2.出自《易林·臨之既濟》陰陽變化,各得其宜,上下順通,奏為膚功。
3.出自《次韻元厚之平戎慶捷》文武佐時慚吉甫,宣王征伐自膚公。
4.出自《玉簪記·破虜》我疆并我原,四境還吾守,喜孜孜凱唱膚功奏。
5.出自《陶朗先繼妻許氏加封淑人制》爾尚益毖寢興,終相夫子膚公之奏。
6.出自《全運會印象》上海以略多幾分占了勝利,“延宕政策”居然克奏了膚功。
10.
通“扶”。古長度單位。四指寬為一膚。參見“膚寸”。
1.出自《酉陽雜俎·忠志》太宗虬須,嘗戲張弓掛矢,好用四羽大笴,長常箭一膚,射洞門闔。
1.小路。
1.極小的水流。比喻微小的功績。
1.亦作"微痾"。
2.小病。
1.見"微疴"。
1.暗中詢問。扣,通"叩"。
1.微小的波紋。
1.細小的功勞;些微辛勞。
1.微小的牽累。
1.微妙的道理。
1.微小的能力;微薄的力量。常用作謙詞。
1.薄利。
1.暗劣,昏憒。
2.衰弱。
1.卑微鄙陋。亦指卑微鄙陋之人。
1.微微顯露。
2.微少的露水。
1.菲薄的俸祿。
1.細的釣絲。
1.猶微說。
2.猶言不用說,不要說。
1.細小的水脈。
2.中醫學名詞。脈象的一種。極細而軟,按之欲絕,若有若無,至數不明。由氣血虛衰所致。多見于休克﹑虛脫﹑慢性虛弱病癥等。
1.微弱的光芒。
2.見"微茫"。
1.隱沒。
1.幽隱;不明;凝不清。
1.卑微的門第。
1.隱約迷蒙。
1.精微周密。
1.亦作"微渺"。
2.精微要妙;幽微杳遠。
3.細小;微末。
4.卑下;低賤。
5.輕細微弱。
1.見"微眇"。
1.衰敗滅絕。
1.微末,細小。
2.指出身卑賤。
1.微賤之名。常用作謙詞。
2.指微不足道的名譽。
1.知幽眇之理而收顯著之效。
2.微弱的光亮;稍微明亮。
1.微賤而愚暗。
2.猶昏暗。
1.微小的生命;卑微的性命。
1.細微;微小。
2.猶言卑微低賤。亦用作謙詞。
1.謂無形,未然。
1.密謀。
1.即醫無閭。山名。母,又作"毋"。
1.和煦。
1.精深難能。
1.小而弱。
1.謂暗中迎回。
1.庶孽賤子。
1.猶微吟。
1.細小;渺小。
1.輕微的罪過。
1.隱秘巧妙。
2.指微小精巧之物。
1.猶賤妾。
1.《列子.楊朱》"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莖芹萍子者,對鄉豪稱之。鄉豪取而嘗之,蜇于口,慘于腹,眾哂而怨之,其人大慚。"后因謙稱贈人的禮物為"微芹"。
1.微小的禽鳥。
1.隱藏而不顯露的感情。《禮記.檀弓下》"禮有微情者。"孔穎達疏引何胤云"哭踴之情必發于內,謂之微。微者,不見也。"一說指抑制哀痛的感情。孔穎達疏"微,殺也。言若賢者喪親,必致滅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踴有數,以殺其內情,使之俯就也。"
2.微妙的思想感情。
3.微末的心情。
1.謂上身稍向前傾折,表示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