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涂上,搽上。
2.
動詞
鋪開;擺開。
3.
動詞
夠;足。
4.
見“敷衍”。做事不認真或待人不真誠,只是表面應酬。
5.
名詞
(Fū)姓。
1.
亦作“旉”。
2.
傳布;散布。
1.出自《書·大禹謨》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2.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火列具舉,武士星敷。
3.出自《義勇辭金》我子見云氣敷,山澗阻。
3.
鋪開;擴展。
1.出自《書·顧命》牖間南向,敷重篾席。
2.出自《穆天子傳》敷筵席,設幾。
3.出自《文心雕龍·熔裁》引而伸之,則兩句敷為一章;約以貫之,則一章刪成兩句。
4.
搽;涂。
1.出自《快心編》乃用藥調敷瘡口,再服煎藥。
2.出自《聊齋志異·俠女》女時就榻省視,為之洗創敷藥。
3.出自《蕩寇志》且說宋江自被陳麗卿傷左目,即回梁山大寨,幸有安道全內用托里消瘀之劑,外敷安筋定痛之藥,不數日居然無恙。
5.
陳述;鋪敘。參見“敷奏”。
1.出自《文心雕龍·序志》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
2.出自《原詩·內篇上》必先有所觸以興起其意,而后措諸辭,屬為句,敷之而成章。
6.
分別;區分。
1.出自《書·禹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2.出自《駕幸石景山臨觀渾河》詩金簡誰嗣敷土功,玄圭應待濟川手。
7.
分派;分攤。
1.出自《夢溪筆談·官政一》若沒其舊名,異日不知,或再敷鹽曲,則致重復。
2.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十一年》住罷高化等五州敷賣二分食鹽,令轉運司置鋪出賣,從便請買,以為五州之利。
8.
饒足;夠。
1.出自《三國演義》若遷延日月,糧草不敷,事可憂矣。
2.出自《堅瓠馀集·菊花仙》村疃乏水,數里行汲得至此,飲尚不敷,忍用濯足。
3.出自《隋唐演義》連日店中沒生意,本錢短少,菜蔬都是不敷的。
9.
通“溥”。普遍。參見“敷天”、“敷求”。
1.出自《詩·周頌·般》敷天之下,裒時之對,時周之命。
2.出自《施將軍廟》詩一德格天閣正新,一刀殺賊乃有人。敷天冤憤仗誰雪,殿前小校施將軍。
3.出自《書·伊訓》敷求哲人,俾輔于爾后嗣。
10.
通“傅”。附著;連結。
1.出自《墨子·備蛾傅》刃其兩端,居縣脾中,以鐵璅敷縣二脾上衡,為之機。
11.
通“膚”。參見“敷淺”。膚淺。
1.出自《上〈玉篇〉表》至於精課源妙,求其本始,末學敷淺,誠所未詳。
12.
姓。明有敷季雅。見《萬姓統譜·平虞》。
1.出自《萬姓統譜?虞韻》敷季雅,犍為人,洪武間松溪縣知縣。
13.
施予;施行。參見“敷遺”。
1.出自《孔子家語·致思》回愿得明王圣主輔相之,敷其五教,導之以禮樂。
2.出自《原弈》堯不忍加兵,而以命舜。舜不忍伐,而敷之文德,然后有苗格焉。
3.出自《清史稿·藩部傳六·杜爾伯特》杜爾伯特臺吉等皆準噶爾渠酋,向慕仁化,率萬余眾傾心來歸,宜敷渥澤,錫予封爵,以示懷柔至意。
1.謂形狀不同。
2.謂情況不同。
1.異于尋常;卓越。
1.破格提拔。
1.特異非凡的資質。
2.不同的姿態;與眾不同的姿態。
1.特別的滋味;美味。
1.異族。
1.至高無上的地位。
1.亦作"殊邈"。
2.猶卓異。
1.壓發梳一類妝飾品。梳齒插入發中,背部飾有花紋圖案。
1.亦作"梳枇"。
2.梳子與篦子。齒疏為梳,齒密為篦。
3.梳理頭發。
1.梳子的齒。借指發梳。
1.梳妝打扮。
2.指男子梳發并裹巾幘。
1.梳妝盒。
1.形容柳枝在空中搖曳。
1.梳爬整理。
2.指紡織工藝中用植有針﹑齒的機件處理纖維,使之整潔的過程。
1.指鳥類梳理自身羽毛。
1.梳頭。
2.同"梳攏"。
3.梳子。
1.同"梳攏"。
2.梳頭。
1.舊指妓女第一次接客伴宿。妓院中處女只梳辮,接客后梳髻,稱"梳攏"。
2.見"梳櫳"。
1.梳理;梳妝。
1.梳洗。
1.舊指妓女第一次接客伴宿。
1.謂挑選;整理。
1.見"梳篦"。
1.方言。廣東有些地方的女子,由于各種原因,決心一輩子不出嫁,舉行一種將辮子梳成發髻的儀式,稱做"梳起"。
1.猶梳妝。掃,掃眉,畫眉。
1.理發剃須。
1.梳理頭發。
1.置放梳妝用具的盒子。
1.為女主人梳妝的女傭。
1.舊時指使女。
1.謂訓釋文字。
1.放置梳洗器具的架子。
1.買賣梳子的牙行。
1.梳理白發。謂年邁。
1.來往巡邏。
1.梳頭。
1.指婦女梳妝。"云"指發髻之形,"月"喻婦女容貌。
1.梳子的柄。
1.梳理頭發。
2.比喻修理,修整。
1.清除梳垢的刷具。
梳洗打扮晨起梳妝畢|對鏡巧梳妝。
1.見"梳妝打扮"。
1.元明時人對私娼的稱呼。
1.私娼。
1.私人刻印。
2.猶刻薄﹐吝嗇。
1.私人的門客。
1.個人安身的場所。
1.私下親密交好。
1.私人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