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dòng)詞
撣(dǎn)去,輕輕擦過。
2.
動(dòng)詞
〈書〉違背(別人的意圖)。
3.
動(dòng)詞
甩動(dòng);抖。
4.
名詞
(Fú)姓。
5.
〈古〉又同“弼”bì。
1.
隨擊隨過;掠擊。
1.出自《說文·手部》拂,過擊也。
2.出自《上林賦》拂翳鳥,捎鳳凰,捷鴛雛,掩焦明。
3.出自《北史·斛律金傳》神武據(jù)鞍未動(dòng),金以鞭拂馬,神武乃還。
4.出自《早秋吳體寄襲美》詩安得彎弓如明月,快箭拂下西飛鵬。
5.出自《送康文學(xué)乃心歸郃陽》詩山從雷首去,浪拂禹門回。
2.
斫。
1.出自《漢書·王莽傳上》方今天下聞崇之反也,咸欲褰衣手劍而叱之。其先至者,則拂其頸,沖其匈,刃其軀,切其肌。
2.出自《說劍》詩劍隳妖蛇腹,劍拂佞臣首。
3.出自《集外集·斯巴達(dá)之魂》左顧王尸,右拂敵刃,而再而三。
3.
擦拭;撣除。
1.出自《儀禮·士昏禮》主人拂幾授校。
2.出自《宋史·寇準(zhǔn)傳》嘗會(huì)食中書,羹污準(zhǔn)須,謂(丁謂)起,徐拂之。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從人拂去泥沙,將水洗凈,文字見將出來。
4.出自《航線》老板應(yīng)聲著,把圍裙解開,拂去了身上的炭灰,向樓梯邊走去。
4.
拂子,拂塵。
1.出自《北堂書鈔》今奉髦牛尾拂一掖,可拂塵垢。
2.出自《棕拂子》詩棕拂且薄陋,豈知身效能。不堪代白羽,有足除蒼蠅。
3.出自《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又不舍得那些落花,以棕拂輕輕拂來,置于盤中,時(shí)賞觀玩。
4.出自《茶香室三鈔·獅子》獅形稍類虎,豪含金石,淺淡如灰,其尾像拂。
5.
掠過;輕輕擦過或飄動(dòng)。
1.出自《思玄賦》寒風(fēng)凄而永至兮,拂穹岫之騷騷。
2.出自《送高三之桂林》詩嶺上梅花侵雪暗,歸時(shí)還拂桂花香。
3.出自《浣溪沙》詞綠樹藏鶯鶯正啼,柳絲斜拂白銅堤。
4.出自《踏莎行·詠游絲》詞高拂樓臺,低黏花絮,如狂如醉無歸處。
5.出自《八風(fēng)·東風(fēng)》詩汴水楊花拂面迎,飄飄飛過洛陽城。
6.出自《城中》窗外拂過一叢綠樹,一陣蟬聲送到旅客們的耳朵里。
6.
觸到;接近。
1.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上》下摩蘭蕙,下拂羽蓋。
2.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龍輅充庭,云旗拂霓。
3.出自《陳州糶米》窮民百補(bǔ)破衣裳,污吏春衫拂地長。
4.出自《原強(qiáng)》東縈呂宋,西拂痕都。
7.
振動(dòng);搖動(dòng);揮動(dòng)。
1.出自《逸周書·時(shí)訓(xùn)》清明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鳴鳩拂其羽。
2.出自《江賦》??拂翼而掣耀,神蜦蝹蜦以沉游。
3.出自《隋唐演義》其間好鳥醍醐,奇松拂影,怪石為之嵯岮,微雨時(shí)添花淚。
4.出自《班主任》她把石紅的手拂開了。
8.
拔;標(biāo)舉。
1.出自《后漢書·黨錮傳序》遂乃激揚(yáng)名聲,互相題拂,品核公卿,裁量執(zhí)政,幸直之風(fēng),於斯行矣。
2.出自《贈(zèng)何七判官昌洗》詩不然拂劍起,沙漠收奇勛。
9.
提攜;照拂。
1.出自《別蘇傒》詩豈知臺閣舊,先拂鳳凰雛。
2.出自《潛書·賤奴》金入則死罪生,求拂則有功死;刑不中,罰不中矣。
10.
展開;舒展。
1.出自《齊天樂·賦蟬》詞離情正苦!甚懶拂冰箋,倦拈琴譜。
2.出自《掛枝兒·瘦》女伴們約戲耍花園后,拂愁眉,勻淚臉,強(qiáng)下妝樓。
3.出自《儒林外史》到寫字的時(shí)候,要三四個(gè)人替他拂著紙,他才寫。
11.
逆;違背。
1.出自《詩·大雅·皇矣》是伐是肆,是絕是忽,四方以無拂。
2.出自《漢書·于定國傳》時(shí)陳萬年為御史大夫,與定國并位八年,論議無所拂。
3.出自《新唐書·李石傳》帝戚然曰:“我思貞觀、開元時(shí)以視今日,即氣拂吾膺。”
4.出自《聊齋志異·江城》父仲鴻,年六十,止此子,寵惜之,不忍少拂。
5.出自《一個(gè)女工程師的自述》他僅僅是出于禮貌,出于對我的尊重,不愿拂我的好意使我感到難堪,才同意到休息室坐一坐。
12.
放置。
1.出自《淮南子·齊俗訓(xùn)》帝顓頊之法,婦人不辟男子於路者,拂於四達(dá)之衢。今之國都,男女切羈,摩肩於道,其於俗一也。
13.
提起;撩起。參見“拂衣”。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叔向﹞曰:“奸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從之。
2.出自《抱樸子·疾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難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
14.
裝飾打扮。
1.出自《雜詠·鏡臺》照粉拂紅妝,插花理云鬢。
2.出自《贈(zèng)夫》詩妝鉛點(diǎn)黍拂輕紅,鳴環(huán)動(dòng)佩出房櫳。
15.
遮蔽。
1.出自《楚辭·離騷》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
2.出自《楚辭·大招》長袂拂面,善留客只。
16.
舊時(shí)婦女?dāng)狂胖戮吹亩Y節(jié)。因其兩手行禮像拂拭的動(dòng)作,故稱。
1.出自《老殘游記》各人請了安,環(huán)翠回了兩拂。
17.
彈琴指法之一。
1.出自《老殘游記》鈴起之時(shí),玙姑已將箜篌舉起,蒼蒼涼涼,緊鉤漫摘,連批帶拂。
18.
繪畫筆法之一。
1.出自《古畫品錄·陸綏》一點(diǎn)一拂,動(dòng)筆皆奇。
19.
脫粒用的農(nóng)具。后稱連枷。
1.出自《漢書·王莽傳中》予之北巡,必躬載拂,每縣則粟,以勸蓋藏。
2.出自《卍齋瑣錄》連枷古謂之拂。
20.
通“茀”。參見“拂拂”。茂盛貌。
1.出自《大戴禮記·夏小正》拂桐芭……或曰,言桐芭始生,貌拂拂然也。
21.
通“怫”。參見“拂然”。憤怒貌;不悅貌。
1.出自《大戴禮記·文王官人》怒色拂然以侮,欲色嘔然以偷。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小姬拂然道:“憑我自主,何故阻我!”
3.出自《扶風(fēng)傳信錄》二十二年癸亥正月初三日,秋鴻至,賀歲復(fù)謝梨,以眾人喧雜,意拂然去。
22.
通“怫”。參見“拂鬱”。憤悶。
1.出自《易林·比之咸》杜口結(jié)舌,心中拂郁,去菑患生,莫所冤告。
2.出自《集異記·蔣琛》所以鞭浪山而疾驅(qū)波岳,亦粗足展余拂郁之心胸。
23.
引申為除去;排除。
1.出自《太玄·從》拂其惡,從其淑,雄黃食肉。
2.出自《重答張籍書》吾子不以愈無似,意欲推而納諸圣賢之域,拂其邪心,增益其所未高。
24.
為經(jīng)過。
1.出自《淮南子·天文訓(xùn)》日出於旸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
1.南岳衡山。
1.指宰相。
1.古水名。即漳水。
1.轅前橫木與車后橫木。亦借指車。
1.猶衡從。
1.杜衡和白芷。比喻美德或高尚的志向。
1.車轅與轅前橫木。借指車。
1.古代天文儀器的轉(zhuǎn)軸。
2.比喻中樞要職。
1.喻標(biāo)準(zhǔn)。
1.謂考核銓選官吏。
1.亦作"蘅皋"。
2.長有香草的沼澤。
1.盛傳,紛紛傳說。
1.用炮火轟擊。
1.巨聲震地。
1.群聚哄鬧打斗。
1.喧聲聚賭。
1.猶爆炸。
驅(qū)趕;驅(qū)逐~牲口丨~蒼蠅。
1.亦作"轟磕"。
2.象聲詞。形容車聲﹑雷聲等。
1.象聲詞。形容大聲連續(xù)作響。
形容氣魄雄偉,聲勢浩大~地做一番事業(yè)丨開展了~的群眾運(yùn)動(dòng)。
1.象聲詞。形容大火燃燒聲。
1.象聲詞。形容車馬聲。
1.象聲詞。形容車馬聲。
1.見"轟訇"。
1.亦作"轟哄"。
2.形容巨大而嘈雜的聲音。
1.象聲詞。形容聲音響亮。
1.紛雜疊砌的樣子。
1.見"轟輵"。
1.象聲詞。形容金石撞擊聲。
1.響雷。
1.雷聲隆隆,電光閃閃。
1.打雷的聲音貫滿耳邊。形容人的聲名很大。
1.猶言轟轟烈烈。
1.象聲詞。形容雷聲﹑炮聲﹑爆炸聲﹑機(jī)器聲等。
發(fā)了轟隆轟隆的巨大聲音禮炮、。
1.形容眾聲喧闐。
1.開炮。炮,同"炮"。
1.用密集的槍彈或炮彈殺死。
1.形容滿屋子的人同時(shí)放聲大笑。
1.形容氣勢旺盛。
1.巨聲震天。
1.轟動(dòng)天地。形容聲響猛烈或聲名巨大。
1.見"轟天烈地"。
轟鳴馬達(dá)~。
1.眾人齊聲大笑。
1.劇烈的旋轉(zhuǎn)。
1.狂飲;鬧酒。
1.象聲詞。形容眾車聲。
1.眾人齊聲答應(yīng)。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gè)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