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已經結婚的女子;女性的通稱。
2.
名詞
妻。
3.
名詞
兒媳。
4.
名詞
姓。
1.
亦作“媍”。
2.
已婚女子。
1.出自《詩·衛風·氓》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2.出自《曹成王碑》大小之戰,三十有二,取五州十九縣。民老幼婦女不驚,市買不變。
3.出自《全唐詩話》馬上見婦人粗缞,類其妻也。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河間一婦,性佚蕩。然貌至陋,日靚妝倚門,人無顧者。
5.出自《瀧岡阡表》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
3.
泛指婦女。
1.出自《鹽鐵論·救匱》而葛繹、彭侯之等,隳壞其緒,紕亂其紀,毀其客館議堂以為馬廄婦舍。
2.出自《風箏誤·逼婚》老伯,小侄行兵之際,紀律森嚴,不擄民間一婦。
4.
妻。
1.出自《詩·豳風·東山》鸛鳴于垤,婦嘆于室。
2.出自《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三·陌上桑》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3.出自《蘆浦筆記·歡飲箴》合??以禮,爰有酒食。議者其誰,伊婦之職。
4.出自《聊齋志異·阿英》初,甘翁在時,蓄一鸚鵡甚慧,嘗自投餌。時玨(甘玨)四五歲,問:“飼鳥何為?”父戲曰:“將以為汝婦?!?/p>
5.出自《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6.出自《祭左司李員外太夫人文》為婦為母,再朝中宮。搢紳推榮,宗黨是則。
5.
兒媳。
1.出自《左傳·襄公二年》禮無所逆,婦,養姑者也。虧姑以成婦,逆莫大焉。
2.出自《資治通鑒·後周太祖顯德元年》初,符彥卿有女適李守貞之子崇訓,相者言其貴當為天下母。守貞喜曰:“吾婦猶母天下,況我乎!”反意遂決。
3.出自《竇娥冤》嫁的個同住人,他可又拔著短籌,撇的俺婆婦每都把空房守。
4.出自《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詩我家七十人,諸子愛渠父,諸婦愛渠娘,諸孫愛渠祖。
5.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姑慈而從,婦聽而婉,禮之善物也。
1.官吏的俸祿。
1.亦作"吏干"。
2.為政的才干。
1.指祠官。古代掌管祭祀﹑祠廟的官員。
1.官吏之家。
1.官吏的節操。
1.古代官吏所戴的帽子。借指官職。
1.官署名。明清設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給事中,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和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明初屬通政司,清屬都察院。
1.對官吏政績的考核。
1.指為政之道。
2.指官吏理事的才能。
1.指胥吏和仆役。
1.官吏的俸祿。
2.指吏祿制度。
3.官吏的祿位。
1.仕宦門第。
1.官吏與庶民。
1.古官名。元于儒學提舉司及各州設吏目為參佐官。明之翰林院﹑太常寺﹑太醫院,留守﹑安撫﹑招討﹑市舶﹑鹽課諸司及都指揮司﹑各長官司﹑各千戶所﹑各州均有設置。清唯太醫院﹑五城兵馬司及各州置之。其職除太醫院吏目與醫士類似外,其余或掌文書,或佐理刑獄及官署事務。
1.為政的才能。
1.官吏的氣勢。
1.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
2.泛指當官的人。
3.官吏與庶民。
1.官吏和將士。
1.官吏居住或辦公的房子。
1.猶言官兵。
2.泛指官府屬吏。
1.政事,官務。
2.指刑獄之事。
1.官吏的勢力。
1.官府的文書。
2.指吏部尚書。
3.指秘書之類人員。
1.為政的方法。
1.指官吏的貪欲。
2.指貪官。
1.官吏的風范。
1.指官府文牘。
1.謂官吏感到習慣。
2.官場習俗。
1.謂官吏議事。
2.指司法官吏關于處分定罪的擬議。
1.官府中的胥吏和差役。
1.謂不以利祿縈心,雖居官而猶如隱者。
2.山名。一名洼尊山。在浙江省縉云縣。
1.猶吏才。
1.泛指大小官員。
2.指地方官府中的小官。
1.指吏科。垣,官署的代稱。
1.胥吏和差役。
1.官吏的政績。
2.猶政事。
1.官吏的職責。
2.指官職。
地方官吏的作風和政績澄清~ㄧ~嚴明。
1.官吏的俸祿。
1.所管屬的官吏;下屬官吏。
1.官兵。
2.指胥吏與衙役。
1.謂吏績考核優異。
1.泛指將帥府中的幕僚人員。
1.華麗的璧玉。
1.謂將武器施加于人。
1.絢麗的色彩。
1.高麗版《大藏經》。
1.清麗的唱詞。
1.明麗的早晨。
1.美麗的春天。亦比喻詞藻華美。
2.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