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鳯”。“鴌”的今字。
2.
傳說中的神鳥。雄的叫鳳,雌的叫凰。通稱為鳳或鳳凰。參見“鳳凰”。
1.出自《荀子·解蔽》《詩》曰:“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
2.出自《禮記·禮運》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3.出自《送何堅序》吾聞鳥有鳳者,恒出於有道之國。
4.出自《喜遷鶯》詞鳳銜金榜出云來,平地一聲雷。
3.
古代比喻有圣德的人。
1.出自《論語·微子》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
2.出自《楚辭·九辯》鳧雁皆唼夫粱藻兮,鳳愈飄翔而高舉。
3.出自《九懷·通路》痛鳳兮遠逝,畜??兮近處。
4.
比喻婚姻關系中的男方。
1.出自《琴歌》鳳兮鳳兮歸故鄉,遨游四海求其凰。
2.出自《六歌》亂離中道逢虎狼,鳳飛翩翩失其凰。
5.
借喻帝王。參見“鳳邸”。
1.出自《與王僧辯書》未有膺龍圖以建國,御鳳邸以承家。
2.出自《唐并州都督鄂國公尉遲恭碑》太宗俯離鳳邸,親御龍韜。
3.出自《舊唐書·音樂志三》西京鳳邸躍龍泉,佳氣休光鐘在天。
6.
鳳蓋,帝王儀仗。
1.出自《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袁淑從駕〉》詔徒登季月,戒鳳藻行川。
7.
鳳釵。婦女的首飾。參見“鳳釵”。
1.出自《虞美人》詞映花避月遙相送,膩髻偏垂鳳。
2.出自《夏閏晚景瑣說》入傍妝臺,對芙蓉鏡,卸鬢邊雙鳳。
8.
通“風”。
1.出自《卜辭·天象》丙午卜,亙,貞今日鳳??。
2.出自《初學記》鳳伯之山、熊山、真陵之山,木多柳。
9.
姓。明代有鳳朝文。見《明史·云南土司傳二·武定》。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鳳氏,神仙傳有鳳綱。望出平陽、郃陽。
1.亦作"椎牛發冢"。
2.殺牛盜墓。謂為盜無所不為,窮兇極惡。
1.古時聚眾盟誓,殺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誠意。
1.挽著椎髻的奴仆。
1.用椎拍擊。
1.語出《莊子.天下》"椎拍輐斷,與物宛轉。"謂順隨變化。
1.指親人亡歿,不能奉養的痛苦。語本《韓詩外傳》卷七"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雞豚之逮親存也。"
1.殺人劫物。
2.指殺人劫物者。
1.擊破;砸壞。
1.亦作"椎樸"。
2.笨拙,笨重。
3.樸實。
1.椎擊秦皇?!妒酚洝ち艉钍兰摇份d秦滅韓,韓人張良為韓報秦仇,悉以家財求客刺秦始皇,"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明陸時雍《詩鏡總論》"張子房破楚椎秦,貌如處子。諸葛孔明陳師對壘,氣若書生。"后亦以"椎秦"泛指擊殺仇敵。
1.把琴擊破。典出《呂氏春秋.本味》"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絶弦,終身不復鼓琴。"后因以"椎琴"比喻失去知音。
1.擊殺。
1.擊碎。
1.亦作"椎榻"。
2.將紙覆于金石器物,鋪氈捶擊,以摹印其形狀和上面的文字﹑圖像。
1.見"椎搨"。
1.指臼。
1.形容極度悲痛的樣子。
1.椎發。指邊遠地區少數民族的發式。
1.同"椎搨"。
1.捶擊胸口。形容極度悲痛的樣子。
1.同"椎胸頓足"。
1.猶言椎心泣血。
形容痛傷之極椎心泣血,仰天號fc6e!
1.猶言椎心泣血。
1.猶言椎胸頓足。
1.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時的情狀。
1.粗俗鄙野。
1.夏桀之臣。
1.同"椎胸頓足"。
1.愚笨。
1.槌子和鑿子。
2.用槌子錘,用鑿子鑿。
3.比喻乖違不合。
1.質樸無文。謂不加修飾。
1.猶敲榨。
1.捶擊坐具。表示憤慨。
1.喻細小之物。匕﹐箭頭。
1.比喻有才智的人終能顯露頭角。語出《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2.借指毛遂。
1.小刀。
2.一種制茶用具。
3.指刀筆。
4.喻微薄﹐微細。
5.特指微利。 6.指追逐微利﹐逐利。 7.喻從事微賤工作。
1.比喻小事﹐微利。
1.柱形物體的橫剖面向一端逐漸縮小的形式。也叫梢。
2.橫剖面縮小的數值﹐如錐度150﹐即每長50個單位縮小一個單位。
1.指讀書欲睡時以錐刺股。事出《戰國策.秦策一》﹕"﹝蘇秦﹞乃夜發書﹐陳篋數十……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毛錐之花。毛筆字的美稱。
1.形容書家的藏鋒筆法。
1.一種手工藝。先在金上涂漆﹐再以錐畫圖。
1.在筒井底打入鐵管﹐引深層地下水上升。中國北方井灌區采用較多。
1.見"錐處囊中"。
1.猶錐刀。
1.見"錐畫沙"。
1.一種銳利的短箭﹐射出后飛行勁疾。
1.謂裝訂書籍。
1.探測地層的一種方法。用手將錐形探測工具壓入地中﹐憑感覺辨別地層的情況﹐用于找水源和勘查堤身內部的洞穴﹑縫隙以及土層中的磚石﹑木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