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鏠”。
2.
刀、劍等有刃的兵器的尖端或銳利部分。
1.出自《南史·柳元景傳》猛氣咆勃,所向無前,當其鋒者無不應刃而倒。
2.出自《夏夜不寐有賦》丈夫無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劍鋒澀。
3.出自《金戒指》月的光亮里,刀光一閃,刀鋒剁在坑磚上,冒出了火花。
3.
借指刀、劍等有刃的兵器。參見“鋒刃”。
1.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得耳。
2.出自《北齊書·文襄帝紀》群帥恃雄,眇然弗顧,運戟推鋒,專欲屠滅。
3.出自《后漢書·虞詡傳》其土人所以推鋒執銳,無反顧之心者,為臣屬于漢故也。
4.出自《從軍行》飛鋒無絕影,鳴鏑自相和。
4.
指器物的尖端。
1.出自《擬古》詩兩說窮舌端,五車摧筆鋒。
2.出自《題僧壁》詩大去便應欺粟顆,小來兼可隱針鋒。
3.出自《秋》毛筆的筆鋒觸到信箋,不曾在紙上劃動,卻馬上離開了。
5.
尖銳;銳利。參見“鋒石”、“鋒戈”。
1.出自《行京口至竹里》詩高柯危且竦,鋒石橫復仄。
2.出自《晉書·慕容垂載記》時出挑戰,鋒戈屢交。
6.
軍隊的前列。
1.出自《孫子·地形》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
2.出自《史記·黥布列傳》布常為軍鋒。
3.出自《送孫徵赴云中》詩前鋒直指陰山外,虜騎紛紛翦應碎。
4.出自《車過圖們江懷朝戰》詩美帝侵朝霸亞洲,敵鋒已到綠江頭。
7.
鋒芒、勢頭。
1.出自《史記·高祖本紀》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日夜跂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2.出自《文心雕龍·誄碑》才鋒所斷,莫高蔡邕。
3.出自《劇談錄·鳳翔府舉兵討賊》賊鋒方盛,立虞奔軼。
4.出自《寒秀草堂筆記》束清壩……以二百四十丈之力,奔注刷溜,雖黃河之慓悍,亦不得不少避其鋒。
5.出自《清明時節》程三先生呷口茶咂咂嘴……談鋒就偏到了羅二爺身上。
8.
古農具名。
1.出自《農書》鋒,古農器也。其金比犁镵小而加銳,其柄如耒,首如刃鋒,故名鋒。
9.
指以鋒翻地。
1.出自《齊民要術·耕田》凡秋收之后,牛力弱,未及即秋耕者……速鋒之,地恒潤澤而不堅硬。
2.出自《古今諺》五月鋒,八月耩。
10.
氣象名詞。參見“鋒面”、“鋒綫”。
11.
通“蜂”。參見“鋒至”。紛至。
1.出自《三國志·蜀志·費祎傳》諸葛恪、羊衜等才博果辯,論難鋒至。
2.出自《北史·張普惠傳》一昨承在胡司徒第,當庭面諍,雖問難鋒至,而應對響出。
12.
通“蜂”。成群地。參見“鋒起”。
1.出自《荀子·王制》奸言并至,嘗試之說鋒起。
2.出自《晉書·郗鑒傳》及京師不守,寇難鋒起,鑒遂陷於陳午賊中。
3.出自《臺州教授高君墓志銘》君少年,能探請深處,語移日,精銳鋒起。
13.
通“豐”。參見“鋒殺”。豐殺。指肥瘦。
1.出自《列子·說符》宋人有為其君以玉為楮葉者,三年而成。鋒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中而不可別也。
14.
用同“烽”。參見“鋒火”。烽火,戰火。
1.出自《嘯亭雜錄·金川之戰》諸將身蹈鋒火,總兵任舉、副將買國良殲焉。
2.出自《呻吟齋睡起》詩河水傳鋒火,交州報捷書。
1.告別,辭行。
1.預告兇兆。《詩.小雅.十月之交》"日月告兇,不用其行。"鄭玄箋"告兇,告天下以兇亡之征也。"一說"告兇"為天時不順之謂。見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卷二十。
1.指官吏退休,辭職。
1.揭露;告發。
1.舊稱官吏因父母年高,告歸奉養。
1.斗紙牌時,每人先翻一張,點數在前的人先拿牌。幺點次序最先,故決定誰先拿牌叫做"告幺"。
1.求見;拜謁。
2.請托,求告。
1.敬辭。表示向對方施禮。
1.向神鬼告狀。
2.暗中告狀。
1.檢舉揭發。
1.告訴;述說。
2.文體類別名。
1.曉喻;曉示。
2.指告示,布告。
1.猶曉喻,告訴。
1.指古代諸侯每月朔日行告廟聽政之禮。又稱"告朔"。
1.即告身。
1.猶借債。
告訴使知道把通信地址~在京的同志。
1.要求停止。
1.亦作"告止旛"。
2.唐宋時官吏儀仗,在前引道者所執之旗,上有"告止"兩字,以禁止行人﹐猶后來所用的"肅靜"﹑"回避"牌。
1.見"告止幡"。
1.古代帝王封禪或出巡時在外所行的祭祀之禮。
2.古代天子﹑諸侯外出返回時,祭告祖廟并與群臣一起飲酒的禮儀。又稱"飲至"。
1.表白心志。
宣告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失敗而~。
1.指舊時官吏以親老終養為由而請求辭官。
1.向人索取詩文的敬辭。
1.請求幫助。
1.指古代祭祀時,尸祝為主人祈福。
①(當事人)請求司法機關審理某一案件。②向某人的上級或長輩訴說自己或別人受到這個人的欺負或不公正的待遇就這點小事,干嗎到處~?
1.告發罪行。
2.宣布罪狀。
3.請罪。謂犯有罪過,請予處分◇常用為表示歉意的謙辭。
1.謂被告發而連坐。
2.謝坐。
1.告誡。
1.誥令策書。
1.見"誥敕"。
1.見"誥敕"。
1.官署名。清置。負責起草和繕寫皇帝詔令。
1.君王所頒文告。
1.即誥詞。
封建王朝對官員及其先代、妻室援予爵位或稱號。
1.清朝對一二品官員的妻子﹐都給予夫人的稱號﹐稱"誥封夫人"。
1.告訴。
1.記錄朝廷對官員封贈之事的簿籍。
1.告誡﹑教育。
1.告誡。
1.告誡。
1.朝廷﹑君上發布的命令。
1.天帝的詔誥和符箓。
①帝王對臣子的命令。②封建時代指受過封號的婦女(多見于早期白話)。
1.受有朝廷封號的貴婦人。
1.見"誥命夫人"。
1.皇帝賜封臣下所頒發的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