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闘”。亦作“鬦”。亦作“鬪”。亦作“鬭”。
2.
戰斗;爭斗。
1.出自《論語·季氏》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
2.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今秦攻趙,戰勝必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趙。
3.出自《后漢紀·光武帝紀一》校尉汝云、王隆等二十余人別斗,聞之皆曰:“廉公已死,吾誰為生?”馳奔賊,皆戰死。
4.出自《北齊書·神武帝紀下》自東西魏構兵,鄴下每先有黃黑蟻陣斗。
5.出自《南柯記·伏戎》黃頭赤腳瘦挼莎,牛斗看成兩下。
6.出自《中共發言人關于命令國民黨政府逮捕岡村寧次和內戰罪犯的談話》但是這一次清算斗爭是事出有因的,必得清一清,算一算,斗一斗,爭一爭。
3.
比賽;爭勝。
1.出自《秘色越器》詩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
2.出自《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項臂垂瓔珞,珠珍斗寶冠。
3.出自《送孫皋》詩江邊瑤草斗袍青,所樂從軍得四明。
4.出自《幽草賦》學纖潤於修眉,斗輕揚於翠羽。
5.出自《桂渝道中雜詩寄桂友》卻憶清涼山下路,千紅萬紫斗春風。
4.
古時謂星辰相互撞擊。
1.出自《史記·天官書》歲星入月,其野有逐相;與太白斗,其野破軍。
2.出自《新唐書·天文志三》建中二年六月,熒惑、太白斗于東井。四年六月,熒惑、太白復斗于東井。
3.出自《鄒容畫像贊》奄忽兮,大角為之斗蝕。
5.
紛亂。
1.出自《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詩章舉馬甲柱,斗以怪自呈。
2.出自《酒泉子》詞流鶯粉蝶斗翻飛,戀香枝。
3.出自《晚登南岡望都邑宮闕》詩沙苑馬閑秋獵罷,天街車斗晚朝歸。
6.
趁。
1.出自《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斗健且登樓。
2.出自《訴衷情》詞青梅煮酒斗時新,天氣欲殘春。
3.出自《詩詞曲語辭匯釋》斗時新,趁時新也。
7.
面對;相對。
1.出自《記夢回文》詩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斗晴窗。
2.出自《新水令》套曲雙歌采蓮,斗撫冰弦。
3.出自《死水微瀾》即如此刻正在大路上斗著北風向祠堂偏院走回去的鄧大爺,還不只是一條毛藍布單褲,高高扎起?
8.
相遇,遇合。
1.出自《說文·斗部》相遇,遇合。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更加日前雨濕之氣,斗著扇上膠墨之性,弄做了個“合而言之”,揭不開了。
9.
拼合,湊。
1.出自《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白玉斗成龍鳳巧,黃金縷出象牙邊。
2.出自《和鄭拾遺秋日感事》八珍羅膳府,五采斗筐床。
3.出自《古今小說·新橋市韓五賣春情》我們斗分銀子,與你作賀。
4.出自《歸去來·浪花十日》﹝釣竿﹞是兩截木棍斗成的,下截粗,上截細。
10.
茶之精品。
1.出自《品茶要錄·二白合盜葉》茶之精絕者曰斗,曰亞斗……其造一火曰斗,二火曰亞斗。
11.
通“逗”。
12.
逗引;挑逗。
1.出自《新水令·閨麗》套曲斗的滿街里閑嗑牙,待罷呵如何罷。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員外怎如此斗人耍?你只是與他些恩養錢去,是正理。
3.出自《李家莊的變遷》這句話斗了個全場大笑。
13.
通“兜”。
14.
招攬。參見“鬥買”。
1.出自《慶宣和·歌者花花》曲一朵妖紅為誰開,斗買斗買。
2.出自《詩詞曲語辭匯釋》斗買,猶今人所謂兜銷兜售也。
15.
通“陡”。
16.
副詞。突然。
1.出自《云溪竹園翁》詩風暖斗出地,仰齊故年莖。
2.出自《勝勝慢·雪》詞斗迎面,看美人呵手,旋浥羅巾。
17.
姓。春秋時楚有鬭伯比。見《廣韻·去候》。
18.
方言。禽鳥之巢。
1.出自《清稗類鈔·方言·廣東語言文字之奇異》粵語少正音,書多俗字,如……禽之窠曰斗。
1.粥,稀飯。
2.指用水浸過的米飯。
3.指祭奠時用的酒﹑飯。
1.水路販運。亦指水上商販。
1.木制的方形盛水器。
1.指水中香草。
1.猶水堤。防水的設施。
1.亦作"水婔"。
2.水之匹配。指火。
3.水中神女。
1.見"水妃"。
1.糞便等有機物腐熟后加水所成的肥料。
1.水盜。
1.指粉絲或粉條。食用前常浸水中,故稱。
2.中藥粉錫的別名。
3.一種化妝用品。
用水調和粉質顏料作的畫●涂不透明,有較強的覆蓋力,效果近油畫。薄涂效果近水彩畫,較明朗輕快。技法有干畫法與濕畫法兩種。可畫在紙、布或木板上。
1.見"水分"。
1.人糞等腐熟后加水而成的肥料。
1.水葬。
2.內貯水以隔絕氣體的裝置。衛生用具上的存水彎是最常見的水封。
1.纖夫,船工。
2.挑水工人。
1.荷花的別名。詳"水花"。
1.荔枝的別名。荔枝重而不沉,置水中隨水上下,故名。見清屈大均《廣東新語.荔枝》。
1.神話傳說中水神或龍王所住的地方。
2.用為水神的稱號。
3.指水的深處。
4.星官名。
5.膀胱的別名。俗稱尿脬。
1.人體肚臍以下的部位。也稱少腹。
1.指荷葉。
1.貯水的缸。
2.指汽缸。清末把鍋爐﹑蒸汽機都叫做水缸。
1.江河的支流。
1.臨水的樓閣。一般為兩層建筑,四周開窗,可憑高遠望。
1.管理治水工程的官員;治水工程人員。
2.船工;水手。
3.水利工程的簡稱。
1.水利之事。
1.宋代社會的一種騙局。
1.放水淹沒敵方。
1.神話中的水中宮殿;水邊殿宇。
1.即汞。
1.較小的水道。
2.中醫針灸穴位名。即人中穴。
1.水獺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水獺》。
2.一種水鳥。即魚狗。
俗稱水銹”。固結于鍋爐等熱交換設備中與水或蒸汽接觸的金屬表面上的沉淀物。多呈白色,因水中部分鹽類受熱析出所致。結于受熱面上的水垢,會惡化傳熱效率,使金屬材料因局部過熱而燒壞。
1.山間河溝。
1.公水牛。
1.漢崔寔《四民月令.附農諺》"犂星沒,水生骨。"后因以"水骨"指冰。
1.由寄生蟲(如血吸蟲等)引起的臌脹病。又稱蠱脹,也簡稱蠱。
1.病名。中醫謂腹水。癥狀為腹脹大,皮薄而緊,色蒼,小便難,兩脅痛。
1.亦作"水恠"。
2.水中的怪物。
1.見"水怪"。
1.水上關口。
2.特指舊時穿城壁以通城內外水的閘門。
1.近水的樓觀。
1.即水正。傳說中的上古五行官之一。
2.掌管治水﹑征收魚稅的官。
3.道教所奉天﹑地﹑水三神官之一。
1.臨水的館舍或驛站。
1.即水車。
1.見"水罐銀盆"。
1.亦作"水礶銀盆"。
2.古代官吏出行時儀仗隊中所拿的物件。水罐即水瓶,銀盆即洗臉盆,用以除塵辟穢。
1.水面映現出的光色。
1.泛指山水景色。
1.傳說中的水中鬼怪。
2.喻指善于泅水的人。
3.指敵方派遣來進行破壞或偵察活動的潛水人員。
1.亦作"水匱"。
2.猶今之水庫。
3.軍事上的一種防御設施。
4.商店的柜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