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孔穴;洞。
1.出自《禮記·禮運》〔禮義〕所以達天道,順人情之大竇也。
2.出自《莊子·外物》天之穿之,日夜無降,人則顧塞其竇。
3.出自《射訓狐》詩梟驚墮梁蛇走竇,一夫斬頸群??枯。
4.出自《獄中雜記》余在刑部獄,見死而由竇出者日四、三人。
2.
門旁小戶。亦指簡陋門戶。
1.出自《朝散大夫主管沖佑觀鮑公墓志銘》自是終清卿去,邊人開竇而睡,牛羊被野矣。
2.出自《智囊補·捷智·靈變》榮族子敝,小隨母養於宗中,及十二,自竇而走,至大街。
3.出自《厭世心與自覺心》目擊窮苦細民,雜處蓬竇。
3.
古代橢形的地窖。參見“竇窖”。
1.出自《禮記·月令》〔仲秋之月〕穿竇窖,修囷倉。
2.出自《淮南子·時則》穿竇窖。
4.
水溝;水道口。
1.出自《周禮·考工記·匠人》竇其崇三尺。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有大雨,自其竇入。
3.出自《韓非子·五蠹》澤居苦水者,買庸而決竇。
4.出自《齊東野語·巴陵本末》王聞變,匿水竇中。
5.
潰決;掘通。
1.出自《國語·周語下》不防川,不竇澤。
2.出自《絳守居園池記》鑿高,槽絕,竇墉,為池、溝、沼、渠、瀑,??潺終出。
3.出自《新唐書·循史傳·韋丹》〔丹〕筑堤捍江,長十二里,竇以疏漲。
6.
人體某些器官或組織的內部凹入部分。
1.出自如:鼻竇;胃竇。
7.
姓。
1.出自《廣韻?候韻》竇,姓,出扶風、觀津、河南三望。
1.褻狎戲謔。
1.輕侮的言辭。
1.輕侮,欺侮。
2.和緩。
1.見"嫚游"。
1.輕侮的言辭。
1.語本《易.系辭上》"慢藏誨盜。"謂因保管不慎,招致盜竊◇用以指憧[妥善保管的財物。
1.張帷幔圍繞如城,故稱"幔城"。
1.亦作"幔幙"。
2.帷幕。
1.見"幔幕"。
1.用帳幔張蓋的臨時官署。
1.用帷幕圍成的房間。
1.用帳幕圍成的亭子。
2.指福建武夷山。因山上有幔亭峰勝境,故稱。
1.帷幕。
1.帳篷。
1.帷幕。
1.簾子。
1.亦作"慢憆"。
2.輕慢驕傲。
1.戲曲中節拍緩慢的曲調,與"快板"相對。適宜于表現比較復雜的內心感情。
1.輕慢背叛。
1.傲慢不遜。
1.腳步緩慢;緩慢的腳步。
1.輕慢殘害。
1.疏于治理或保管。
1.因保管疏忽而招致盜竊。
1.臨朝不嚴肅。
1.停靠的車站較多,全程行車時間較長的火車。與"快車"相對。
2.在使用中放慢速度的機器。亦泛指放慢了進度的工作。
1.見"慢傲"。
1.亦作"慢訑"。
2.怠忽松弛。
1.懈怠動搖。
1.亦作"慢詞"。
2.不恭敬的言詞。
1.謂心胸廣大,憂民之憂。
1.怠慢,招待不周到。
1.輕忽怠惰。
2.猶怠慢。
1.以某事物為荒誕而輕慢之。
1.見"慢弛"。
1.放縱無道。
2.宋代稱斜坡道為慢道。
3.莫說。意謂這事情不在話下。
1.猶慢吞吞。
1.詞曲的一種格調。因曲調舒緩而得名。也有由單調小令演化為中調﹑長調而稱慢的,如《浪淘沙慢》﹑《木蘭花慢》等。
1.慢性發作的毒品。
1.猶輕薄,不莊重。
1.猶怠慢。
1.怠惰。
1.輕忽法令。
1.細膩潤澤的肌膚。
1.便服。
2.指輕盈的服裝。
1.謂慢而細致的操作能培養出精巧的匠師。
1.緩慢的操作會產生出精巧的產品來。引申指做事不急于求成會產生良好效果。
1.怠忽公務。
1.閑散的官職。亦指不稱職的官員。
1.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