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淬火,通稱蘸火,把合金制品或玻璃加熱到一定溫度,隨即在水、油或空氣中急速冷卻,以提高合金或玻璃的硬度和強度。
1.
鍛造時,把燒紅的鍛件浸入水中,急速冷卻,以增強硬度。
1.出自《戰國策·燕策三》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
2.出自《圣主得賢臣頌》清水淬其鋒,越砥斂其鍔。
3.出自《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詩切玉鋒休淬,垂天翅罷翔。
4.出自《南鄉子》詞何處淬吳鉤,一片城荒枕碧流。
5.出自《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為什么刀得燒紅時在鹽水里一淬方能堅硬?
2.
引申謂鍛煉,錘煉。
1.出自《祭淮瀆文》電淬爪牙,雷憤胸臆。
2.出自《新唐書·李抱真傳》繕甲淬兵,遂雄山東,天下稱昭義步兵為諸軍冠。
3.出自《南京書院題名記》聚學為海,則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詞為鋒,則浮云我決,良玉我切。
4.出自《寒月吟》多難淬心光,黽勉共一室。
3.
浸染;污染。
1.出自《儀禮·士昏禮》婦馂,舅辭易醬
2.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臠割輪淬,自以為娛。
3.出自《九諷·端憂》天泬寥以似淬兮,峰嶄崒以如抽。
4.
冒;犯。
1.出自《淮南子·修務》淬霜露,嗽??趹,跋涉山川。
2.出自《東西均·開章》久淬冰雪,激乎風霆。
5.
中藥制作方法。把藥物(如磁石、代赭石、自然銅等)用火燒紅,立即投入醋中或水中,這樣反復多次叫淬。
1.出自《歸田瑣記·折骨傷方》紀文達師曰: 交河黃俊生言,折骨傷者,以開通元寶錢燒而醋淬,研為末,以酒服下,則銅末自結而為圈,周束折處。
6.
指浸入或沉入水中。
1.出自《趨翰苑遭誣構四十六韻》度嶺瞻牛斗,浮江淬轆轤。
2.出自《西游記》那妖遮架不住,打個花,又淬于水里。
1.雙眉之間。
1.猶須眉。常借指男子。
1.同"眉憮"。
1.雙眉高舉。表示喜悅。
1.白如雪的眉毛。
1.謂用眉的舒斂傳情示意。
1.眉與眼。泛指容貌。
2.比喻頭緒,端倪。
3.比喻身份﹑地位。
1.見"眉高眼低"。
1.見"眉目如畫"。
1.精神振奮貌。
1.畫眉的式樣。
1.形如柳葉的雙眉。
1.泛指女子的容貌。
1.亦作"眉■"。
2.高壽;長壽。
眉額,泛指容貌眉宇堂堂。
1.謂用眉的舒斂傳情示意。
1.謂以眉目傳情。
夏歷月初形狀如鉤的月亮眉月初升。
1.古代圭﹑璋等玉制禮器上下兩頭都有孔,孔與孔之間有溝,溝兩旁稍微高出的部分叫"眉瑑"。
1.安徽省歙縣眉子坑所產的硯石。
2.舊時點火用的捻子。
1.眉子硯石的產地。在安徽省歙縣。
1.安徽省歙縣眉子坑所產的硯石。
1.眉子坑石制成的硯臺。
1.象聲詞。笑聲。
1.猶言整飭裝飾。
1.城門上的樓。古代供瞭望﹑射敵用。
2.指觀闕上的樓。
3.大門上邊牌樓式的頂。
1.城門上的望樓。
1.途徑;方法;竅門。
2.特指能達到個人目的的途徑。
3.指門。
4.特指路。
1.城門與里門。
2.宮門。
3.指鄉里﹑里巷。
4.家門;家庭;門庭。
1.見"門閭之望"。
1.《戰國策.齊策六》"王孫賈年十五,事閔王。王出走,失王之處。其母曰'女朝出而晩來,則吾倚門而望;女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后用"門閭之望"謂父母對子女的想望。
美國總統門羅提出的一項外交政策原則。1823年12月,門羅在致國會咨文中提出。它可以用一句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來概括,其實質是要使美洲成為美國的勢力范圍。
門框上端的橫檔門楣很精致。喻指門第門楣高攀不上。
店鋪臨街的房屋。常比喻外表裝飾門面|撐門面。
1.猶門類。
1.門簾。
1.家庭;家中的人。
1.《詩.小雅.巷伯》"成是南箕"毛傳"魯人有男子獨處于室,鄰之厘婦又獨處于室,夜暴風雨至而室壞,婦人趨而托之,男子閉戶而不納……婦人曰'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嫗不逮門之女,國人不稱其亂。'"后以"門女"指無家門可歸的女子。
1.入門登記的榜牌。
2.門上的匾額。
3.置于門上標明戶籍的牌子(也有用紙的)。
4.指釘在門上標明街道名稱和房子號碼的牌子。
1.看門的仆役。
1.即鋪首。舊式門上銜住門環的底座,多用銅制成,作虎﹑獅等形。
1.亦作"門槍"。
2.舊時高級官員出行時儀仗之一。
3.方言。豬舌頭。
1.見"門槍"。
1.見"門墻"。
1.見"門墻桃李"。
1.城門前護城河上的橋。
2.即浮橋。
1.猶竅門,門道。
1.家門之福。
由槌球派生的一種以槌擊球過門的球類運動。球場長25米,寬20米,場上置三個球門(高20厘米,寬22厘米)。球槌長70厘米,槌頭為圓柱體,長24厘米,直徑45厘米。球直徑75厘米,重230克。比賽時,每隊五人,輪流按一定路線擊球過門而得分。球通過三個門后撞擊終點柱得二分,每人滿分為五分,全隊滿分為二十五分。一隊滿分,比賽即結束;兩隊均未滿分,則比賽三十分鐘結束,分數多者為勝。
1.門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