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條狀物的橫剖面大(跟“細”相對)。
2.
形容詞
(長條形)兩長邊的距離不十分近。
3.
形容詞
顆粒較大的。
4.
形容詞
聲音大而低沉。
5.
形容詞
粗糙;不精細(跟“精”“細”相對)。
6.
形容詞
疏忽;不周密(跟“細”相對)。
7.
形容詞
魯莽,粗俗。
8.
副詞
略微。
1.
糙米;粗糧。
1.出自《莊子·人間世》吾食也執(zhí)粗而不臧。
2.出自《新唐書·百官志三》監(jiān)事十人,掌?擇米麥。凡九谷,皆隨精粗差其耗損而供焉。
2.
粗糙;粗劣。
1.出自《西游記》草履麻絳粗布被,心寬強似著羅衣。
2.出自《母親》每一間大約有五六張床,桌子板凳都有,就是粗得很。
3.
猶大。
1.出自《禮記·月令》〔孟夏之月〕其器高以粗。
2.出自豫劇《卷席筒》俺哥是從京里來的,官可粗啦!
4.
條形物的橫剖面較大,與細相對。
1.出自《新秋即事》詩秋期凈掃云根瘦,山信回緘乳管粗。
2.出自《送僧入石霜》詩撩舍新羅瘦,爐煙榾柮粗。
3.出自《西廂記》老夫人手執(zhí)著棍兒摩娑看,粗麻線怎透得針關(guān)。
4.出自《紅樓夢》憑他怎樣,你老拔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
5.出自《小巫》〔老爺〕臉上的紅筋爆起,有小指頭那么粗。
5.
粗疏;粗略。
1.出自《荀子·正名》故愚者之言,芴然而粗。
2.出自《難蜀父老》余之行急,其詳不可得聞已,請為大夫粗陳其略。
3.出自《惜日》詩小者傳吾粗,大能傳奧幽。
6.
略微。
1.出自《北史·魏廢太子恂傳》乃廢(太子恂)為庶人,置之河陽,服食所供,粗免饑寒而已。
2.出自《大唐西域記·屈支國》文字取則印度,粗有改變。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佃戶曹自立,粗識字,不能多也。
4.出自《兒女英雄傳》諸事粗定,他老夫妻才各各出門,進城謝客。
7.
粗笨;粗野。
1.出自《北史·李元忠傳》元忠曰:“非英雄也。高乾邕兄弟曾來未?”是時,高乾邕已見,神武(高歡)因紿曰:“從叔輩粗,何肯來?”元忠曰:“雖粗,并解事。”
2.出自《意中緣·悟詐》兄弟,好好對他講,不要動粗。
3.出自《日出》我問你,你剛才為什么偏要看那個女人?有什么美?又粗,又胖,又俗氣,又沒有一點教育。
8.
副詞。才;僅。
1.出自《題新居寄元八》詩階墀寬窄才容足,墻壁高低粗及肩。
1.金黃色的大旗。
1.堅固的兵陣。
1.水仙的別名。
1.五行官之一。古代傳說中的神。
2.指秋官。
1.即金正。
2.財政。
1.一種黃金飾品。常施于樂器之上。
2.指代樂器。
1.亦作"金巵"。
2.金制酒器。亦為酒器之美稱。
1.金屬的溶液。
2.用金放入水中煮取的汁液。
3.糞清。
1.金色芝草。古代傳說中的一種仙藥。
1.見"金卮"。
1.帝王子孫的貴稱。
2.飾金的燈。
1.見"金枝玉葉"。
舊指皇族,也指出身高貴的公子小姐。
1.見"金祇"。
1.佛骨﹐仙骨。
1.一種黃金飾品。婦女套于大指外之四指﹐使其修長美觀。
1.昆蟲名。形似西瓜子﹐黑褐色﹐觸角呈絲狀﹐后肢強壯﹐善于跳躍﹐雄的鳴聲似小鐘﹐供玩賞。
1.清末山東義和團的一個分支。言其能避槍炮﹐故名。
2.武術(shù)的一種。謂運用氣功﹐體外如有金鐘覆罩﹐不易受傷。
1.指華麗的車子。
2.道教書卷的美稱。
1.謂貴族子弟。
1.指古代侯王佩系的金印朱綬。
2.黃金和丹朱。古代貴族用以飾屋。
1.指金銀珠寶。
1.藏語。解放軍。原意是打開鎖鏈的兵。
1.指南方產(chǎn)的一種莖色金黃的竹子。
2.金和竹均為八音之一﹐因泛指樂器。
3.指銅虎符與竹使符。
4.指書信。
在金屬的晶體中,金屬原子釋出的價電子在整個晶體中自由移動著,依靠這種電子使金屬原子(或離子)相互結(jié)合在一起的鍵。
采出的礦產(chǎn)主要用作金屬原料的礦床。是礦床工業(yè)分類的一種。又可簡分為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稀有金屬、稀土金屬、貴金屬、放射性金屬、分散元素礦床等。
利用探傷器檢驗金屬制件內(nèi)部缺陷(如隱蔽的裂紋、砂眼、雜質(zhì)等)。參看〖探傷〗。
簡稱mos集成電路”。由金屬、氧化物和半導(dǎo)體場效應(yīng)管組成的集成電路。工藝簡單、輸入阻抗高、集成度高、功耗低,但工作頻率低。主要用于數(shù)字電路。分p溝道m(xù)os集成電路和n溝道m(xù)os集成電路兩種。將兩者互補構(gòu)成互補型集成電路(cmos)。應(yīng)用廣泛。
1.謂用黃金作賭注。語本《莊子.達生》﹕"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殙。"
2.金制的酒注子。
1.銅柱。
2.指太陽的光柱。
1.金色的腳爪。禽鳥之爪的美稱。
1.熔鑄而成的黃金塊。
1.鐘鼎上所鑄的篆文。也泛指篆書﹑篆刻。
2.篆文彎曲如煙﹐因比喻繚繞之香煙。
1.黃金裝飾。
2.謂美裝﹑盛裝。
1.鐵鑄的捶擊具。
1.黃金制的掛件。
2.指金耳環(huán)。
1.金制的鐲子。套在腳腕上的環(huán)形飾物。
1.指佛像。
1.見"金資"。
1.亦作"金貲"。
2.猶錢財。
1.見"金印紫綬"。
2.金魚袋及紫衣。唐宋的官服和佩飾。因亦用以指代貴官。
1.以金粉書就之文字。指銘刻于碑石﹑器物上的文字。
2.指皇帝寫的文字。
3.見"金字經(jīng)"。
1.指佛教經(jīng)文。
1.宋代驛傳中以最快的速度發(fā)送文件的"急腳遞"所懸的木牌。因其為朱漆黃金字﹐故名。
古代埃及、美洲的一種建筑物,是用石頭建成的三面或多面的角錐體,遠看像漢字的‘金’字。埃及金字塔是古代帝王的陵墓。
埃及報紙。1875年創(chuàng)刊于亞歷山大◇遷開羅。初為周報◇改日報。是中東有較大影響的阿拉伯文報紙。
1.宋代給有戰(zhàn)功將帥的書有金字的牙質(zhì)符信。
商店用金粉涂字的招牌,也指商店資金雄厚、信譽卓著。比喻向人炫耀的名義或稱號。
1.同"金鋄"。
1.敲擊鐘閐以奏樂。常用以指廟堂音樂。
2.泛指音樂或樂聲。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