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斟(酒);飲(酒)。
2.
動詞
考慮;估量。
3.
名詞
酒飯。
1.
斟酒。
1.出自《詩·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2.出自《儀禮·有司徹》尸升坐,取爵酌。
3.出自《長安感懷》詩空將灞陵酒,酌送向東人。
4.出自《深夜底淚》詩啊!宇宙底生命之酒,都得酌進上帝底金樽。
2.
飲酒;喝酒。
1.出自《答東阿王書》對清酤而不酌,抑嘉肴而不享。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程宰素不善酌,竭力推辭不飲。
3.出自《申屠氏》三人慢慢地酌那村酒,老丈高興,話說得多。
3.
酒。
1.出自《禮記·曲禮下》酒曰清酌。
2.出自《圣泉宴》詩蘭氣熏春酌,松聲韻野弦。
3.出自《楚州新修吳太宰伍相廟記》持甘酌芬饎以交神,神在聰明正直,豈許之乎!
4.
泛指酒食;酒宴。
1.出自《西廂記》敢著小姐和張生結(jié)親呵,怎生不做筵席,會親戚朋友,安排小酌為何?
2.出自《金瓶梅詞話》西門慶道:“聊具一酌,與何大人接風。”
3.出自《儒林外史》明天備個菲酌送到尊寓,萬勿見卻。
5.
挹??;舀。
1.出自《詩·大雅·行葦》酒醴維醹,酌以大斗。
2.出自《南史·良吏傳·陸慧曉》琎清介士也,行至吳,謂人曰:“吾聞張融與慧曉并宅,其間有水,此必有異味。”故命駕往酌而飲之。
3.出自《絕交書》酌清泉者必惜其源,蔭巨枝者必護其根。
6.
選取,擇善而行。
1.出自《左傳·成公六年》子為大政,將酌於民者也。
2.出自《禮記·坊記》上酌民言,則下天上施。
3.出自《后漢書·曹褒傳論》漢初,天下創(chuàng)定,朝制無文,叔孫通頗采經(jīng)禮,參酌秦法。
4.出自《皇帝還大次憩安之曲樂章》樂酌虞典,禮從周制。
7.
衡量;估量。
1.出自《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宣慈寺門子,不記姓氏,酌其人,義俠之徒也。
2.出自《史論上》經(jīng)不得史,無以證其褒貶;史不得經(jīng),無以酌其輕重。
3.出自《子劉子行狀上》更令沿邊州縣三輔之地,各選士兵,酌州縣沖僻,自三百名以上至千名,量給口糧器械,以時訓練。
8.
酒杯。
1.出自《儀禮·有司徹》宰夫洗觶以升,主人受酌降。
2.出自《楚辭·招魂》華酌既陳,有瓊漿些。
3.出自《與吳質(zhì)書》每至觴酌流行,絲竹并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
9.
通“灼”。參見“酌然”。
1.出自《云溪友議·弘農(nóng)忿》酌然子年方少,篇翰如流,不可驥垂長坂,蘭謝深林。
2.出自《唐摭言·海敘不遇》巨容因籍澥答書,既呈於公,公覽之憮然,因曰:“十年不見,酌然不錯!”
10.
古代樂舞名。
1.出自《詩·周頌·酌序》《酌》,告成《大武》也。
2.出自《白虎通·禮樂》周公之樂曰《酌》,合曰《大武》。
1.同"仰事俯畜"。
1.見"仰事俯畜"。
1.意氣高昂的樣子。
1.追思。語本《孟子.離婁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焦循正義"自后觀前亦為仰,此仰思,蓋即謂仰舉三王之事而思其合。"
1.謂體察上情。
1.仰望天空。多為人抒發(fā)抑郁或激動心情時的狀態(tài)。
1.指仰臥在水面上游泳的姿勢。
1.凹面向上的瓦。
①抬頭向上看。仰望天空。②表示敬慕或期待萬人仰望。
1.臥而仰望屋梁。(1)形容無計可施。《后漢書.寒朗傳》"及其歸舍﹐口雖不言﹐而仰屋竊嘆。"宋王安石《思王逢原》詩"仰屋臥太息﹐起行涕淋漓。"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蘇仙》"偶缺晨炊﹐仰屋無計。"譚嗣同《仁學》二二"杼軸繁而懸鶉之衣絶﹐工作盛而仰屋之嘆消。"(2)臥而仰望屋梁?!读簳掀酵鮽鳌?恭每從容謂人曰'下官歷觀世人,多有不好歡樂,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書,千秋萬歲,誰傳此者?'"后因以"仰屋"形容苦思冥想的樣子。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序》"矜其仰屋之勤﹐而俾免于覆車之愧。"
1.《后漢書.袁紹傳》"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絶其哺乳,立可餓殺。"后因以"仰息"謂依賴﹑依靠。
1.仰慕,欽羨。
1.同"昂昂"。
2.氣概軒昂貌。
1.服毒藥。
也稱背泳”。競技游泳姿式之一。人體仰臥水面,兩臂同時或輪流經(jīng)空中前移,至肩前方入水,再經(jīng)體側(cè)向后劃動;兩腿同時平伸交替上下打水。比賽項目有男女100米和200米。
1.指輔助在上者謀劃。
1.仰望;追慕。
1.亦作"仰杖"。
2.依賴;依靠。
1.見"仰仗"。
1.飲毒酒。
仰仰望。止助詞,無義。表示對人敬慕高山仰止。
1.謂由下面控制上面。
1.敬重。
2.猶借重。
1.仰望,敬仰。屬,注目。
1.《論語.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后以"仰鉆"指仰慕鉆研前賢的學問。
1.塵霧彌漫。
1.見"坱軋"。
1.彌漫。
2.猶蒼莽。
1.茫無邊際貌。
1.亦作"坱坙"。
2.漫無邊際貌。
3.地勢高低不平貌。
1.山腳。詳"峽崥"。
1.奉養(yǎng)老人。
1.保持安全;保持安穩(wěn)。
2.養(yǎng)體安身。謂生活在平安逸豫之中。
1.供養(yǎng)充足。
1.供養(yǎng)和訓練士兵。
2.指供養(yǎng)和訓練的士兵。
1.同"養(yǎng)軍千日,用在一朝"。
1.因患病而調(diào)理休養(yǎng)。
1.唐開元時由官府設(shè)置屬寺僧經(jīng)營的收容流寓乞丐及殘疾人的場所。
1.即養(yǎng)病坊。
1.指死亡。
1.培養(yǎng)人才。
1.謂養(yǎng)育材物。如栽培五谷﹑樹木。
2.比喻培養(yǎng)人才。
3.指舊時收養(yǎng)的準備充作使女或妓女的孩子。
1.積蓄﹑增多財物。
1.保持﹑培養(yǎng)節(jié)操。
1.謂以適度的沸水烹茶而使茶味純正。
1.猶滋生。
1.長養(yǎng),使生長壯盛。
1.培養(yǎng)而使之形成或成長。
2.教育。
1.指舊時紡織廠內(nèi)尚未熟悉生產(chǎn)技術(shù)﹑處于學習階段的童工。工廠只給飯吃,不發(fā)工資。養(yǎng)成之期滿,須在廠勞動數(shù)年,廠方付最低工資,不得中途離廠。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