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用荊條或竹板抽打。
1.
用鞭、杖或竹板打人。
1.出自《管子·形勢解》弱子,慈母之所愛也,不以其理動者,下瓦則慈母笞之。
2.出自《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人奴之生,得毋笞罵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3.出自《新唐書·儒學傳中·郎余慶》歡州司馬裴敬敷與余慶雅故,以事笞余慶婢父,婢方嬖,譖敬敷死獄中。
4.出自《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在學校得自己把板凳搬到孔夫子牌位前,伏在上面受笞。
2.
古代的一種刑罰。用荊條或竹板敲打臀、腿或背。為五刑之一。
1.出自《漢書·刑法志》當笞者笞臀。
2.出自《新唐書·刑法志》其用刑有五:一曰笞。笞之為言恥也;凡過之小者,捶撻以恥之。
1.謂又餓又病。
1.難忍的饑餓感。
1.形容饑餓難忍。
1.饑荒貧瘠。棘,通"瘠"。
1.見"饑饉薦臻"。
1.饑餓困窘。饑,通"饑"。
1.腹餓口渴。
2.比喻期望殷切﹐如饑似渴。
1.指饑餓之腹。
1.饑荒困苦。
1.因缺糧而潰敗。
1.饑餓困頓。
1.饑餓時腹鳴有聲。饑,通"饑"。
1.饑餓瘦弱。
2.指饑餓瘦弱之民。
1.饑民。
1.饑荒災害。饑,通"饑"。
1.謂發生災荒與瘟疫。
1.饑餓亂離。
1.荒年無食的游民。
因饑荒挨餓的人賑濟~。
1.比喻生活痛苦。語本《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1.荒年。
1.饑餓疲乏。
1.亦作"饑莩"。
2.極其饑餓。
3.餓死者。
1.見"饑歉"。
1.亦作"饑嗛"。
2.缺糧;莊稼收成差。
1.謂食物十分缺乏,生活至為艱苦。
1.饑餓困窮。
1.謂為饑餓驅使,叩門求食。駈,同"驅"。語本晉陶潛《乞食》詩"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
1.饑餓勞累。
1.饑荒與豐收。饑,通"饑"。
1.饑荒騷亂。
1.饑餓瘦弱。
1.荒年。
1.謂顆粒無收。
1.五谷不熟,年成很壞。饑,通"饑"。
1.猶饑荒。饑,通"饑"。
2.謂腹中空虛而饑餓。
1.猶言饑火燒腸。
1.饑餓無糧并患疫病。
1.扶乩時在沙盤上寫字的木錐。亦指扶乩中假托神靈書寫的字跡。
1.扶乩所用的沙盤。
1.扶乩所設的神壇。
1.扶乩時請托的神靈。
1.扶乩所得的訓詞。
1.扶乩所得的批語。
1.亦作"機臂"。
2.捕捉鳥獸的工具。一說為弩身。
1.用機械將棺材落葬。
1.機會;機宜。
1.機智權變,神妙莫測。
1.機智而長于言詞。
1.樞機的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