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原因,產生某種結果或事情發生的條件(跟“果”相對)。
2.
連詞
連接分句,表示因果關系。
3.
動詞
〈書〉沿襲;照老樣子做。
4.
介詞
〈書〉憑借;根據。
5.
介詞
因為,由于。
6.
名詞
(Yīn)姓。
1.
亦作“囙”。
2.
相就;趨赴。
1.出自《國語·鄭語》公曰:“謝西之九州,何如?”對曰:“其民沓貪而忍,不可因也?!?/p>
2.出自《漢書·王商傳》及商以閨門事見考,自知為鳳所中,惶怖,更欲內女為援,乃因新幸李婕妤家白見其女。
3.
順;順應。
1.出自《莊子·養生主》批大郄,道大竄,因其固然。
2.出自《文子·自然》征伐者,因民之欲也。能因則無敵于天下矣。
3.出自《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
4.
沿襲;承襲。
1.出自《論語·為政》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
2.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因秦宮室,據其府庫。
3.出自《永興軍秋試舉人策問》昔漢受天下於秦,因秦之制,而不害為漢。
4.出自《右耕》詩后月日南至,相賀因舊俗。
5.出自《原強》至夫歷時久而轉相因,其利害遷流,則有不可究詰者。
5.
依托;利用;憑借。
1.出自《孟子·離婁上》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
2.出自《后漢書·逸民傳·矯慎》隱遁山谷,因穴為室。
3.出自《老學庵筆記》建康城,李璟所作,其高三丈,因江山為險固。
6.
連接。
1.出自《逸周書·作雒》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郟山。
2.出自《城西接待院后竹下作》詩水邊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數百個。
7.
增添;累積。
1.出自《論語·先進》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出自《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
8.
原因,原由。
1.出自《獄中上梁王書》故無因而至前,雖出隨珠和璧,猶結怨而不見德。
2.出自《漢書·王商傳》自古無道之國,水猶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無兵革,上下相安,何因當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訛言也。
3.出自《紅樓夢》眾人不知話內有因。
9.
機會。
1.出自《客途逢鄉人旋別》詩驚鴻一斷行,天遠會無因;無因忽相會,感嘆若有神。
2.出自《次韻見贈兼簡吳夫人》南北常嗟見未因,停舟今喜笑談親。
10.
猶;如同。
1.出自《戰國策·楚策四》夫蜻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
11.
副詞。就;于是。
1.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2.出自《紅樓夢》老姑子獻了茶,寶玉因和他借香爐燒香。
12.
連詞。因而;因此。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
2.出自《三戒·永某氏之鼠》﹝某氏﹞以為己生歲值“子”;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
3.出自《儒林外史》我打從學堂門口過,聽見念書的聲音好聽,因在店里偷了錢買這本書來念。
13.
連詞。因為;由于。
1.出自《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因前使絕國功,封騫博望侯。
2.出自《紅樓夢》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
14.
因明學術語。近人譯為小前提。
1.出自《國故論衡·原名》辯說之道,先見其恉,次明其柢,取譬相成,物故可形,因明所謂宗、因、喻也。
15.
舊謂一位乘數的乘法。
1.出自《勾股舉隅?勾股積與弦求勾股》以勾股積六十尺四因之,得二百四十尺。
16.
姓。明有因禮。
1.出自《左傳?莊公十七年》夏,遂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饗齊戍,醉而殺之,齊人殲焉。
17.
親;親近。參見“因心”。
1.出自《左傳·閔公元年》親有禮,因重固,閑攜貳,覆昏亂,霸王之器也。
2.出自《春秋左傳讀》因,亦親也。
3.出自《祭薛助教文》同官太學,日得相因,奈何永違,祇隔數晨。
18.
介詞。趁,乘。
1.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
2.出自《三國志·魏志·郭嘉傳》因其無備,卒然擊之。
3.出自《答魏博田仆射書》比所與楊書記書,蓋緣久闕附狀,求因間粗述下情。
19.
介詞。依照;根據。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法者,見功而與賞,因能而授官。
2.出自又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20.
介詞。為;為了。
1.出自《紅樓夢》盈盈蠟淚因誰泣,點點花愁為我嗔。
21.
通“姻”?;榕?。
1.出自《白虎通·嫁娶》不惟舊因。
22.
通“姻”。指有婚姻關系的親戚。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虞卿謂春申君》公孫央,功臣也;襄子,親因也,皆不免,封近故也。
1.飾玉的門戶。形容華美的居室。
1.一種珍貴的花。葉柔而瑩澤,花色微黃而有香。宋淳熙以后,多為聚八仙(八仙花)接木移植。
2.古歌曲名。即《玉樹后庭花》。
3.比喻雪花。
1.酒名。
1.亦作"瓀華"。
2.美石。
3.神話中瓊樹的花蕊,似玉屑。
4.即瓊花。
5.喻雪花。 6.喻美好的詩文等。
1.形容美宴。
1.高潔的胸懷。
1.玉制的樂器。
1.美玉。亦喻美好的詩文。
1.瑩潔似玉的肌膚。多形容女子。
1.傳說芙蓉城中仙女名。借指美女。
2.指青女。主霜雪之神。
3.傳說中春秋吳王夫差女名。
1.玉飾的書箱。多指道書。
2.仙人的名籍。
1.玉制的酒杯。
1.亦作"瓀漿"。
2.仙人的飲料。喻美酒。
1.猶玉泉。清澈的泉水。
2.晶瑩如玉的液汁。
1.玉鏡。喻清明之道。
1.瓊和玖。泛指美玉。
2.后世常用以美稱禮物。
3.喻冰雪。
4.喻賢才。
1.精美的玉佩。
2.喻指還報的厚禮。
3.比喻美好的詩文。
4.喻雪。
戲曲劇種。流行于海南和雷州半島部分地區。曾名海南戲”。清中葉以前,以正字戲、潮劇的曲調為基礎,吸收海南島民歌及歌舞八音發展而成。有中板、程途、苦嘆板等五種板式。劇目有《紅葉題詩》、《狗銜金釵》、《紅色娘子軍》等。
1.玉爵。
1.披雪的樹。
2.嘉樹秀枝。
3.比喻賢者。
1.即玉珂。
1.瓊州﹑雷州的并稱。即今海南島﹑雷州半島一帶。
1.見"瓊樓"。
1.喻人風姿秀美,品質堅貞。
1.亦作"瓀林"。
2.瓊樹之林。古人常以形容佛國﹑仙境的瑰麗景象。
3.比喻披雪的樹林。
4.喻白色的花樹。
5.唐內庫名。德宗時設,以藏貢品。 6.宋內苑名。
1.指新進士。進士及第,衣錦繡,賜瓊林宴,故稱。
1.驅使作戰。
1.驅使控制。
1.驅逼拘系。
1.謂使民眾聽從意旨。
1.奔馳。
趕走;使離去驅逐敵寇|驅逐出境。
1.殲擊機的舊稱。
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軍艦。裝備有多門中口徑以下火炮、魚雷、導彈和反潛武器。有的還配載直升機。主要用于攻擊敵艦船和潛艇,襲擊岸上目標,支援登陸作戰和護航、警戒等。
1.驅趕捉拿。
1.趕跑。
2.猶役使。驅遣奔走。
1.猶曲筆。因有顧忌而委曲敘事的一種筆法。
1.屈身回避。
1.謂才能不得伸展。
1.見"屈軼"。
1.春秋晉地名,產良馬?!豆騻鳌べ夜辍?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白璧,往必可得也。"何休注"屈產,出名馬之地。"宋王禹偁《大閱賦》"又若屈產新羈,渥洼逸駕,汗血蘭筋,騰霜照夜。"一說為屈地所產。見《左傳·僖公二年》杜預注。
1.亦作"屈沈"。
2.委曲沉淪;埋沒。
1.委屈留居。
1.嚴刑拷打,迫使無罪者招認。
明末清初詩人。初名紹隆,字翁山、介子,番禺(今屬廣東)人。青年時參加抗清活動,失敗后一度為僧◇北游各地,圖謀復明。著作有《翁山詩外》等五種,合稱屈沱五書”。
1.腳跛難行。比喻困頓失意。
1.古代王后以及有封號的貴族婦女所穿的一種命服。歷代有差。屈,通"闕"。
1.短而直。
1.困窘。
1.屈服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