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快跑。
1.出自《玉篇?走部》赺,走也。
2.出自《字匯?走部》赺,疾趨也。
2.
“趛”的俗字。
1.出自《正字通?走部》赺,同趛。俗省。說文本作趛。
1.偷襲。
1.指隱士。
1.暗地消除。
1.深浚。
1.謂專心致志。
1.專心致志。
1.亦作"潛行"。
2.謂游泳時人體在水面下游動。
3.暗流。
4.秘密行走。
5.謂專心修行。
1.比喻任人操縱。
1.車之一種,即羊車。
2.上眼皮上的疤痕。
1.猶操縱。
1.謂錢幣質量粗劣。
1.亦作"慳悋"。亦作"慳吝"。
2.吝嗇。
1.見"慳吝"。
1.聚錢器。即撲滿。口小,錢易入不易出,故稱。
2.喻慳吝者的錢袋。
1.狹小貌。
1.質地粗劣的錢幣。
1.見"慳澀"。
1.吝嗇。
2.貧困。
1.吝嗇而貪得。
1.山色青蔥貌。
1.山色青蔥貌。
1.鉛粉。詳"鉛粉"。
1.把鉛合金熔化后灌入紙型壓成的印刷版。
1.指蘸鉛粉涂改錯字之筆。
2.用石墨或加顏料的黏土做筆芯的筆。
1.西洋畫的一種。用鉛筆繪制。畫法簡便﹐注意陰影及輪廓描寫﹐學畫者多以此作為初步練習。
1.光學玻璃的一種。用二氧化硅﹑碳酸鉀﹑四氧化三鉛等原料制成﹐質較軟﹐易熔﹐折光性大。亦名火石玻璃﹑結晶玻璃。
1.唐代吏部銓選官員的機關。職掌七品以上官員的考核﹑任用。
1.亦作"鈆察"。
2.猶循察。省察。
1.把鉛錘或其他重錘懸掛于細線上﹐使它自由下垂﹐沿下垂方向的直線叫做"鉛垂線"。鉛垂線水平面相垂直。
1.亦作"鈆黛"。
2.搽臉的鉛粉和畫眉的黛墨。婦女化妝用品。
3.引申指婦女用粉黛等化妝打扮。
1.亦作"鈆丹"。
2.道教謂以鉛煉成的丹﹐可服食。
3.校勘文字所用的鉛粉和朱砂。
4.鉛粉和胭脂。古代婦女化妝用品。
5.現代指一種無機化合物﹐鮮紅色粉末﹐用于制蓄電池﹑玻璃﹑陶瓷﹐也可以做顏料和消毒劑。
1.鉛制的槍彈。
1.鉛制的刀。鉛質軟﹐作刀不銳﹐故比喻無用的人和物。
1.亦作"鈆刀一割"。
2.鉛質的刀雖純﹐但總可以割一次。比喻鈍駑無能﹐但是還可一用。
1.煉丹爐。鉛為道家煉丹的主要原料﹐故名。亦借指道家修煉之事。
1.亦作"鉼鈍"。
2.鉛刀﹐鈍刀。比喻愚魯的資質。
1.猶鉛刀。比喻愚魯的姿質。
1.無機化合物﹐白色粉末﹐有毒﹐溶于酸類﹐不溶于水。也稱鉛白。古代婦女用來搽臉。晉張華《博物志》有"紂燒鉛作粉"的記載。
2.用作畫畫的顏料。
3.借指美麗容貌﹑青春年華。
4.喻指雪。
1.鉛制的刀﹑劍。指劣質武器。
1.化妝用的鉛粉和油膏。用之可使膚色白晳。
2.即鉛霜。一種染黑發須的化妝品。
1.鉛和汞。道家煉丹的兩種原料。
2.指煉丹。
3.道教語。指先天元氣。
1.指婦女化妝用的鉛粉和胭脂。
1.鉛汞。煉丹家以為﹕龍從火里出﹐虎向水邊生。以五行屬水之汞為虎之魄﹐屬火之鉛為龍之魂﹐故鉛汞亦稱"鉛虎"。亦指代人之精神。
1.見"鉛華"。
1.亦作"鉛花"。
2.婦女化妝用的鉛粉。
3.用鉛粉等物梳妝打扮。
4.借指婦女的美麗容貌﹑青春年華。
5.借指青年婦女。 6.指作畫﹑寫字用的顏料。引申為圖畫或文字。 7.比喻虛浮粉飾之詞。 8.比喻落花。 9.比喻冷月的清光。
1.亦作"鈆黃"。鉛粉和雌黃。古代婦女化妝用品。
2.亦作"鈆黃"。鉛粉和雌黃。古人常用鉛粉和雌黃點校書籍﹐故稱校勘之事為"鉛黃"。
3.礦物名。俗稱氧化鉛。化學成分為pbo。通常成鱗片狀﹑土狀或塊狀。主要見于某些硫化物礦床的氧化帶﹐系含鉛硫化物氧化后的產物。人工制成的鉛黃用于制釉和黃色顏料。
1.指鉛礦。
1.晶瑩凝聚的眼淚。語本唐李賀《金洞仙人辭漢歌》﹕"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1.指鉛字。
1.太平軍軍中口語。即槍炮子彈。因子彈多用鉛制彈頭﹐而彈體圓如砝碼﹐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