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帝王的詔書、命令。
2.
動詞
告誡。
1.
亦作“勅”。亦作“勑”。
2.
古時自上告下之詞。漢時凡尊長告誡后輩或下屬皆稱敕。南北朝以后特指皇帝的詔書。
1.出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蒙未死時,所得金寶諸賜盡付府藏,敕主者命絕之日皆上還,喪事務約。
2.出自《宋書·竟陵王誕傳》蒙陛下圣恩,賜敕解饒吏名。
3.出自《新唐書·百官志一》凡上之逮下,其制有六:一曰制,二曰敕,三曰冊,天子用之。
4.出自《送潘司理秘校》詩下馬便呈新授敕,開箱爭認舊縫衣。
5.出自《金石文字記·西岳華山廟碑》漢時人官長行之掾屬,祖父行之子孫,皆曰敕……至南北朝以下,則此字惟朝廷專之。
3.
委任。
1.出自《老學庵筆記》僧宗昂住會稽能仁寺。有故相寓寺中,已而復相,宗昂被敕住持。
4.
道士用于符咒上的命令。
1.出自《魏書·釋老志》至於化金銷玉,行符敕水,奇方妙術,萬等千條,上云羽化飛天,次稱消災滅禍。故好異者往往而尊事之。
5.
責讓。
1.出自《新唐書·岑文本傳》帝愍其意,召文昭讓敕,卒無過。
6.
猶治;理。
1.出自《韓非子·主道》賢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窮於能。
7.
整飭。
1.出自《詩·小雅·楚茨》既齊既稷,既匡既敕。
2.出自《漢書·息夫躬傳》可遣大將軍行邊兵,敕武備,斬一郡守,以立威。
3.出自《清史稿·訥親傳》訥親勤敏當上意,尤以廉介自敕,人不敢干以私。
8.
敬慎。
1.出自《資治通鑒·漢成帝陽朔三年》鳳頓首泣曰:“譚等雖與臣至親,行皆奢僭,無以率導百姓,不如御史大夫音謹敕,臣敢以死保之。”
9.
猶著;穿著。
1.出自《淮南子·修務訓》淬霜露,敕??趹,跋涉山川,冒蒙荊棘。
10.
詳明。
1.出自《論衡·問孔》周公告小材敕,大材略。
11.
姓。見《通志·氏族五》。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敕氏,望出遼東。后燕合浦公敕勃,東夷人。
12.
誡飭;告誡。
1.出自《史記·樂書序》余每讀《虞書》,至于君臣相敕,維是幾安,而股肱不良,萬事墮壞,未嘗不流涕也。
2.出自《世說新語·賢媛》〔王經〕被收,涕泣辭母曰:“不從母敕,以至今日!”
3.出自《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五年》愿敕執事,勿復聽受。
13.
指委任狀。
1.出自《警世通言·范鰍兒雙鏡重圓》其時將帥專征的都帶有空頭敕,遇有地方人才,聽憑填敕委用。
1.佛教語。指義理深奧的佛法。
2.巧妙的方法。
1.奇驗的藥方。
2.好方法。
1.高超的格調。
1.技藝精良的工匠。
2.擅長。
1.遠古。妙,通"眇"。
1.謂精細觀察。
1.用管樂器奏出的動聽的音樂。
1.佛教語。佛果,正果。
1.指佳妙的書法作品。
2.對他人書信的美稱。
1.精巧美好。
2.謂曼妙佳美。
3.首飾神。
1.華美。
2.美麗的月光。
1.佛教謂微妙的智慧。
1.指佳妙的書法作品。
2.謂不平凡的事跡。
1.美女。
1.巧妙的計謀。
1.容顏美麗﹑技藝精妙的歌妓。
1.佛教語‖意深遠的偈語。
1.精選。
1.神妙的關鍵,指佛理開悟之機。
1.佛教語。殊妙之教法。
1.高尚的節操。
2.美妙的節奏。
1.精通。
2.善于說解,善于應對。
3.精妙的解釋。
1.妍美纖細。
1.神奇美妙的境界。
1.神妙的語句。
1.奧妙的訣竅。
1.佛家語。謂佛果的無上正覺。
1.謂佳妙非同時人所能及。
1.見"妙楷臺"。
1.隋煬帝聚藏古書家墨跡之臺,建在東都觀文殿后。
1.古印度俗語的意澤。古代西印度國名。見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蘇剌侘國》。
1.精微的道理。
1.拘泥﹐拘束。
1.眷念。攣﹐通"戀"。
1.牽制;束縛。
1.拘禁。
1.蜷曲。
1.蜷曲。
1.同"攣拳"。
1.蜷曲。
1.蜷曲而孱弱。
1.蜷曲。
1.系繩。
1.手足屈曲不能伸展之病。
1.蜷曲而臥。
1.彎曲的枯樹根。喻無用之材。
1.聯結。
手足蜷曲不能伸展可以已大風、攣fc62!瘺、癘。
1.即鑾車。亦稱鸞車。古代帝王的有鈴的車乘。欒,通"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