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靠著;依賴,仰賴。
2.
動詞
依從,順從,答應。
3.
介詞
按照。
4.
動詞
緊靠;緊挨著。
5.
動詞
原諒;寬恕。
6.
名詞
(Yī)姓。
1.
倚;靠。
1.出自《詩·小雅·采薇》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2.出自《左傳·定公四年》〔申包胥〕立,依於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
3.出自《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4.出自《望江南》詞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鳊圓鯽入輕籠。
5.出自《看風箏》老人依著街頭電線桿,他的黑色影子纏住電桿。
2.
引申為倚仗,仗恃,仰賴。參見“依仰”。
1.出自《書·君陳》無依勢作威,無依法以削。
2.出自《國語·晉語二》隱悼播越,托在草莽,未有所依。
3.
依附;托身。
1.出自《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2.出自《袁州祭神文》神之所依者惟人,人之所事者惟神。
3.出自《能改齋漫錄·證因大師》婁道者,漣水人,生有奇相,右手中指凡七節。父母異之,令出家,依文殊院。
4.出自《淞隱漫錄·薊素秋》薊素秋,鴛湖人。少失怙恃,依粵商以資衣食。
5.出自《鄭公神道碑文》公諱儋,少依母家隴西李氏。
4.
根據;按照。
1.出自《論衡·自然》此謂天為人作農夫桑女之徒也,不合自然,故其義疑,未可從也。試依道家論之。
2.出自《演繁露·大家》今人呼公主為“大家”,則於義無依,當是擇婦女中之佳者以自附托耶!
3.出自《水滸傳》汝等眾人各依舊職管領山前山后事務,守備寨柵灘頭。
4.出自《春》本來依男家的意思,蕙姑娘十六歲時就應該嫁過去的。
5.
引申為仿照。
1.出自《元和圣德詩序》〔臣〕輒依古作四言《元和圣德詩》一篇,凡千有二十四字。
6.
服從;聽從。
1.出自《詩·小雅·小旻》謀之其臧,則具是違。謀之不臧,則具是依。
2.出自《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夫人終是不聽,拗他不過,只得依著。
3.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我要你依我一件事。
4.出自《日出》胡四說什么都成,他要跟我求婚,我可就是不依。
7.
隱,藏。參見“依匿”。
1.出自《墨子·備城門》城上皆毋得有室,若他可依匿者去除去之。
8.
隱痛,苦衷。
1.出自《書·無逸》周公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
9.
愛,親愛。一說壯盛貌。見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卷三十。
1.出自《詩·周頌·載芟》思媚其婦,有依其士。
10.
茂盛貌。
1.出自《詩·小雅·車轄》依彼平林,有集維鷮。
1.稻名。
2.稻多貌。
1.罷工;停業。
1.停止論議;罷論。
1.原謂因受命到處奔走而精疲力盡◇以指忙于奔走應付﹐非常疲勞。
1.疲困。亦指疲困的人。瘵﹐肺癆。
1.停戰;停止爭斗。
1.謂免除宰相職務。
1.值班供職完畢。直﹐當值。
1.解除職務。
1.停止。
1.罷官。
1.罷免放逐。
1.見"罷箸"。
1.同"罷敝"。
1.徘徊。
1.魚掉尾而游貌。
1.見"霸陵岸"。
1.猶把柄。喻指憑借或依據。
1.稱雄之才。
2.有才而霸道專斷。亦指有專決之才的人。
1.指割據一方或偏安一隅而尚能號令天下的政權。
2.指專橫暴虐的王朝。
1.指佐助建立王霸之業的臣子。
1.見"霸城門"。
1.漢代長安城東城門名。
1.池名。在漢文帝陵墓灞陵之上﹐故稱。
1.猶把持。
1.指項羽。因曾自封西楚霸王﹐故稱。
1.即灞水。
1.稱王稱霸者迭興的時代。
①霸王之道;以強力、刑法統治的政策吾說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②蠻橫不講理咱們家從沒干過這倚勢仗貴霸道的事。
1.猶言橫行霸道。
1.猶霸道。與"王道"相對而言。
2.指三國魏。
3.指霸業﹐王業。
1.漢文帝墓灞陵和漢宣帝墓杜陵的并稱。借指漢文帝和漢宣帝。
1.猶護短。
1.能號令一方的人。
1.指晉﹑南北朝和五代時勢力強大﹐終成王業的藩王或藩臣的府署。
2.借指藩王或藩臣。
3.指日本明治維新前實際掌握政權的藩臣。
1.稱霸的業績。
2.霸道。與"王道"相對而言。
1.強橫有勢力的官吏。
1.霸道。
1.在諸侯國中處于盟主地位的國家。
2.使國家強盛。
1.亦作"霸跡"。
2.猶霸業﹐王業。
3.特指建立了赫赫王業的漢朝。
1.指地方上有權勢的士紳。
1.稱霸割據。
2.霸占﹐占據。
1.猶霸占。
1.指賢能有才德的僚佐。
1.即灞陵『文帝陵名。
1.指漢文帝葬處霸陵所在的高地。
1.即霸橋。因灞水西高原上有漢文帝霸陵﹐故稱。
1.《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居無何﹐匈奴入殺遼西太守……于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后遂以"霸陵醉尉"事為失官以后受人侵辱之典。
1.強行挽留。
1.稱雄圖霸的謀略。語出《史記.孟嘗君列傳》﹕"折秦之謀﹐而絶其霸強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