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火旺盛。
1.出自《論衡·論死》火熾而釜沸,沸止而氣歇,以火為主也。
2.出自《抱樸子·勖學》火則不鉆不生,不扇不熾。
3.出自《水滸傳》須臾,平空地上,騰騰火熾,烈烈煙生,望宋軍燒將來。
4.出自《卸煤臺下》但對于一個內心失去均衡的男人,任何回答都是難于被滿意的,只足以使他底憤怒更野蠻,更狂熾。
2.
昌盛;興盛。
1.出自《詩·魯頌·??宮》俾爾昌而熾,俾爾壽而富。
2.出自《大人先生傳》故天下被其澤,而萬物所以熾也。
3.出自《清漳城上感懷》詩郊埛莫訝蠻鄉熾,望里天狼焰已銷。
3.
使興旺昌盛。
1.出自《上孔待制書》造物者宜世生哲人,以熾厥后。
2.出自《徐泰母碣》生以肉療母,死以魂翼母,宜有德有文之子熾爾后。
4.
燃燒。
1.出自《左傳·昭公十年》柳熾炭于位,將至,則去之。
2.出自《冬日放言》詩溫爐熾薪炭,永夜炎光流。
3.出自《初刻拍案驚奇》依法動手,熾起爐火,將銀子漸漸放將下去。
5.
赤。
1.出自《文選·左思〈蜀都賦〉》丹沙赩熾出其坂,蜜房郁毓被其阜。
6.
通“饎”。烹煮。
1.出自《周禮·考工記·鐘氏》鐘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熾之。
2.出自《禮記·月令》〔仲冬之月〕麹蘗必時,湛熾必絜,水泉必香。
3.出自《說文通訓定聲?頤部》熾,叚借為饎。
1.隱藏不露。
1.藏匿齒牙。謂不顯露兇相。
1.埋沒。
1.韜,韜光;養,養晦。謂隱藏才能,使不外露。
1.掩藏隱匿光明。謂不顯耀名聲。
1.超過;凌越。
1.謂停止吹奏。
1.隱藏不露。
1.謂藏起刀劍。
1.掩藏光芒。
1.謂藏匿玉般的光彩。
1.謂隱退。
1.藏起管笛。指停止奏樂。
1.謂凌駕云霞之上。
1.懷藏;蘊含。
1.掩藏。
1.猶韜映。謂掩藏才智﹑行跡。
1.指隱居。
1.隱瞞過失。
1.有紋的皮革制成的盾。
1.制皮革的工匠。
1.邪惡兇殘。
1.貪暴的士兵。
1.貪婪殘暴。
1.貪得無厭。
1.指兇殘的人。
1.指狂暴肆虐的風雪。
1.指貪婪逢迎的人。
1.貪得而竊據。
1.指貪吃的人。
1.指貪婪暴戾的人。
1.貪酒。
1.暴虐。
1.貪得而竊取。
1.貪婪;貪圖。
1.貪婪地吞食。
1.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怪物。古代鐘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以為裝飾。
2.比喻貪得無厭者,貪殘者。
3.特指貪食者。
4.比喻貪婪;貪殘。
5.貪婪地吞食。 6.相傳為堯舜時的四兇之一。 7.復姓。南朝梁世祖賜武陵王紀姓饕餮氏。見《梁書.武陵王紀傳》。
1.貪婪淫逸。
1.盥洗。
1.水名。在甘肅省西南。
2.借指洮硯。
1.見"洮飄"。
1.見"洮飄"。
1.亦作"洮沬"。亦作"洮靧"。
2.盥手洗面。
1.形容人品高潔。
1.見"洮硯"。
1.亦作"洮研"。
2.古硯名。采甘肅省洮河中的綠石制成。
1.猶敗逃。
1.猶逃酒。
1.敗逃。
2.猶叛逃。
1.逃亡到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