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聲音大而嘈雜。喧嚷;吵鬧。
1.出自《洞簫賦》惟詳察其素體兮,宜清靜而弗諠。
2.出自《東武吟》主人且勿諠,賤子歌一言。
3.出自《謝允上尊號表》今則關(guān)河克靜,鞞柝?zé)o諠。
4.出自《洄溪道情·戒爭產(chǎn)》爭田地,終日諠。
2.
通“諼”。忘記。
1.出自《禮記·大學(xué)》《詩》云……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
2.出自《韓詩外傳》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fù)進(jìn),其母知其諠也。
3.
通“咺”。顯赫貌。參見“諠赫”。
1.出自《后漢書·酷吏傳論》風(fēng)行霜烈,威譽(yù)諠赫。
2.出自《資治通鑒·漢靈帝建寧三年》初,中常侍張讓有監(jiān)奴,典任家事,威形諠赫。
4.
通“萱”。參見“諠草”。
1.出自《履齋示兒編·字說·字異而義同》萱草,阮籍《詠懷詩》用諠(鯤案:《詠懷詩》作諼,謝惠連《西陵遇風(fēng)詩》作諠)字,《說文》用萱、萱、萱三字,其實一也。
5.
通“宣”。參見“諠諭”。
1.出自《資政新篇》天國開朝精忠軍師殿右軍干王洪諠諭:照得治國必先立政,而為政必有取資。
2.出自《戒浮文巧言諭》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干王洪、頂天扶朝綱幼贊王蒙、殿前忠誠二天將李為諠諭合朝內(nèi)外官員書士人等一體知悉:照得文以紀(jì)實,浮文在所必刪;言貴從心,巧言由來當(dāng)禁。
6.
用同“歡”。參見“諠愉”。
1.出自《壽州護(hù)軍大夫梁公創(chuàng)制功績記》士卒之富者樂其業(yè),貧者安其居。歌謠諠愉,令美充塞。
7.
通“諼”。欺詐。參見“諠言”。
1.出自《西游記》斷是這畜生弄諠,他若哄我進(jìn)去,他便一口咬住。
1.指薪俸。
1.精美的食品。
1.飯菜。
1.食品,飲食。
1.珍美如玉的食品。語本《文選.左思》"矝其宴居﹐則珠服玉饌。"李周翰注"玉饌﹐言珍美而比于玉。"
1.食品貴如玉﹐燃料貴似金。原形容物價昂貴,生活艱難;后形容生活奢華。語本《戰(zhàn)國策.楚策三》"楚國之食貴于玉,薪貴于桂。"
1.見"饌玉炊金"。
1.陳設(shè)珍美的菜肴。
1.熏烤的食物。
1.淺紅色的帽子。
1.淺紅色的邊。
1.打扮。
2.打扮的樣式。
對女子的敬稱,猶男子之稱足下,用于書信中琳娘夫人妝次。
1.擺架子。
1.裝傻,裝糊涂。
1.猶言妝呆妝?。
1.指戲劇中的旦角。
1.裝飾,打扮。
2.謂點綴。
3.指修飾文字。
4.渲染敷衍。
1.指妃嬪居處。
1.亦作"妝合"。
2.指婦女的居室。
1.大老。指嫖客。
1.謂盛裝的容貌。
1.裝裹,裝殮。
2.裝飾;打扮。
1.捧場;喝采。
1.捧場;喝采。
1.見"妝閣"。
1.盛梳妝品的盒子。
1.裝飾門面。
1.說謊;弄虛作假。
2.出丑。
1.裝呆賣傻。
1.亦作"紁鏡"。
2.化妝用的鏡子。
1.妝扮,妝扮成。
1.設(shè)好騙人的圈套。
1.梳妝用具。
1.指女子的粉淚。
①梳妝用的鏡匣暫設(shè)妝奩,還抽鏡屜。②借指嫁妝連夜置辦妝奩。
1.同"妝呆妝?"。
1.不聞不問,假裝糊涂。
1.假裝耳聾口啞,故意不理睬。
1.指婦女的居室。
1.彩飾梁棟﹑斗栱﹑素象﹑什物之類,謂之妝鑾。清孫星衍《》六有解澤民撰《南禪寺妝鑾佛像記》。
1.猶妝梳。
1.見"妝幺"。
1.故意做樣子給人看。
1.裝腔;做作。
1.打扮。
2.指裝飾品。
3.打扮的式樣。
1.梳妝打扮。
1.打扮的式樣。
2.打扮。
1.梳妝臺。
2.指女子的住處。
3.借指女子。
1.誣陷;陷害。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