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詾”。
2.
喧嘩紛擾。一說,此“讻”為爭訟義。
1.出自《詩·魯頌·泮水》不告于讻,在泮獻功。
2.出自《青云亭閑望》詩窮讻勢猶競,殺伐聲更讻。
3.出自《正月晦日期應宿同游浮山兼寄朱竹君學士》詩睥睨昔建矛,搏斗事呼讻。
4.出自《資治通鑒·漢獻帝永平二年》(趙)云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
3.
恐嚇;驚懼。參見“訩訩”、“訩嚇”。
1.出自《廣韻·上腫》讻,嚇也。
2.出自《永清庚年紀略》伊等技窮,知讻余不動,乃赴南關質庫。
4.
災禍;禍亂。
1.出自《詩·小雅·節南山》昊天不傭,降此鞠讻。
2.出自《謝除柳州刺史表》臣以不慎交友,旋及禍讻,圣恩弘貸,謫在善地。
3.出自《美芹十論·觀釁》方僭割之時,彼守未固,此讻未定,猶勉強姑息以示恩,時肆誅戮以賈威。
聽力瞧你這~,連我的聲音也聽不出來了。
1.耳語。
1.謂年老聾聵﹐耳中常作雨聲。
湊近別人耳朵小聲說話;咬耳朵。
1.指感音能力。
1.用耳選擇所聞。意謂非禮勿聽。
1.針刺療法的一種。在耳郭上針刺耳穴﹐以治療身體內某一部位的疾患。
1.謂以耳聞。
2.指教學中的聽講。
1.重聽﹐聽覺遲鈍。
1.即耳珰。
1.《詩.小雅.小弁》"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鄭玄箋"王無輕用讒人之言﹐人將有屬耳于壁而聽之者﹐知王有所受之﹐知王心不正也。"后因以"耳屬"謂竊聽。
(~兒)耳環(多指帶著墜兒的)。也說耳墜子。
器物兩旁供人提的部分。
1.語本《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謂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歡樂,遠地之民則聞風而附◇以"邇安遠至"謂政治清明。
1.猶近臣。
1.謂從此以后。
1.方言。此刻,現在。
〈書〉近來。
1.猶近臣。
1.近人;親近的人。
1.近日;近來。
1.謂身在近處。
1.近時;近來。
2.那時。
1.內室,居室。
1.猶近年。
1.指淺近的文章。
1.亦作"邇陜"。亦作"邇陿"。
2.近。
1.見"邇狹"。
1.見"邇狹"。
1.猶遐邇。
1.猶接近。
①淺近的話好察邇言。②身邊親近之人的話況遠跡久孤之地,實邇言易間之時。
1.猶遠近。
1.見"邇英閣"。
1.宋代禁苑宮殿名。義取親近英才,故名。
1.見"邇英閣"。
1.猶遠近。
1.謂親近怨家仇人。
1.近月;接近一個月的時間。
1.謂目光短淺,胸無大志。
1.即今云南省的西洱河。
1.古水名。源出今河南省內鄉縣熊耳山,東南流注于渦水。
2.即洱海。
1.猶餌松。
1.指誘敵就范的小部隊。
1.服食金丹。
1.誘敵。
1.指釣魚。
1.猶服毒。指餌丹。
1.即餈糕。
1.謂蠶老結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