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嬹”。
2.
起身;起來。
1.出自《詩·衛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門啟而入,枕尸股而哭,興,三踴而出。
3.出自《七命》言未終,公子蹶然而興。
4.出自《春明退朝錄》每五鼓則興
3.
興起。
1.出自《易·同人》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2.出自《與孟尚書書》及秦滅漢興且百年,尚未知修明先王之道。
3.出自《符瑞》圣人之興,必有非常之物,人弗能致者出焉。
4.
派遣;出發。
1.出自《左傳·哀公二十六年》大尹興空澤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宮。
2.出自《靖康傳信錄》〔余〕遍觀城壕,回奏延和殿,車駕猶未興也。
5.
征聚。
1.出自《周禮·地官·旅師》平頒其興積。施其惠,散其利,而均其政令。
2.出自《三國志·魏志·陳群傳》昔劉備自成都至白水,多作傳舍,興費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
6.
推舉;起用。
1.出自《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
2.出自《禮記·中庸》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
3.出自《輟耕錄·科舉》詔曰: 其以皇慶三年八月,天下郡縣,興其賢者能者充賦有司。
7.
產生。
1.出自《易·歸妹》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
2.出自《史記·樂書》凡奸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
3.出自《汴州亂》詩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興哀。
8.
猶動。
1.出自《周禮·考工記·弓人》下拊之弓,末應將興。
9.
猶作。
1.出自《周禮·地官·舞師》凡小祭祀則不興舞。
2.出自《送窮文》凡此五鬼,為吾五患,饑我寒我,興訛造訕。
10.
猶升。
1.出自《禮記·樂記》禮樂負天地之情,達神明之德,降興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體,領父子君臣之節。
11.
倡導。
1.出自《逸周書·武稱》百姓咸服,偃兵興德。
2.出自《潮州請置鄉校牒》以督生徒,興愷悌之風。
3.出自《答曾公玄書》一興異論,群聾和之,意不在于法也。
12.
創辦;舉辦。
1.出自《荀子·王霸》興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歸之。
2.出自《鹽鐵論·本議》邊用度不足,故興鹽鐵,設酒榷,置均輸,蕃貨長財,以佐助邊費。
13.
設立;制造。
1.出自《兩都賦序》內設金馬石渠之署,外興樂府協律之事。
2.出自《書信集·致曹靖華》該書的譯者,已于本月被捕了,他們那里也正在興文字之獄。
14.
成功;成就。
1.出自《國語·楚語上》教備而不從者,非人也。其可興乎!
2.出自《題椿桂堂》詩辭華標角人力能,科名均齊天所興。
15.
昌盛;興旺。
1.出自《書·太甲下》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
2.出自《詩·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以莫不興。
3.出自《子產不毀鄉校頌》在周之興,養老乞言;及其已衰,謗者使監。
4.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外公是此間富員外,這城中極興的客店,多是他家的房子,何止有十來處,進益甚廣。
16.
胖。
1.出自《南柯記·貳館》[小]淳于郎比前興了些。[貼]瘦了些。[老]向前摸摸他,是興是瘦?
17.
流行;時行。
1.出自《送竇從事序》雪霜時降,癘疫不興。
2.出自《桃花扇·眠香》俺院中規矩,不興拜堂,就吃喜酒罷。
3.出自《紅樓夢》閨中更興這件風俗。
4.出自《一個紅軍女游擊戰士》當時,女學生們都興穿旗袍。
18.
寵慣。
1.出自《金瓶梅詞話》婦人打著罵道:“賊奴才,淫婦,你從幾時就恁大來。別人興你我卻不興你。”
2.出自《紅樓夢》鳳姐道:“都是你興的他,我只和你算賬就完了。”
19.
準許,許可。
1.出自《兒女英雄傳》張太太道:“今兒個可不興吃飯哪。”姑娘道:“怎么索興連飯也不叫吃了呢?”
2.出自《雞毛信》以牙還牙嘛!就興他到根據地搶糧,不興咱去抄他的老窩?
3.出自《暴風驟雨》停了一會,白玉山問道:“興打不興打?”
20.
或許,也許。
1.出自《省中春晚忽憶江南舊居雜言》詩野性慣疏閑,晨趨興暮還。
21.
語氣詞。
1.出自《詩·大雅·抑》其在于今,興迷亂于政。
22.
姓。漢代有興渠。見《后漢書·宦者傳·孫程》。
1.出自《后漢書?宦者傳?孫程》程謂濟陰王謁者長興渠曰。
1.方言。以引導游覽為職業的婦女。
1.引導啟發。
1.引導啟發。
1.逢迎獻媚。
2.指逢迎獻媚的人。
1.新聞術語。在一條新聞的開頭﹐用幾句話突出新聞的中心﹐使讀者能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和背景﹐稱為導語。
1.勸導曉諭。
1.謂企求美譽。
發源;來源天才導源于勤奮。
1.精選稻米。
1.前導的儀仗。
1.導騎。
1.唐詩人賈島與劉叉的并稱。
日本戲劇家。1902年赴英、德研究戲劇◇任早稻田大學文學院院長,主編《早稻田文學》。曾參與創辦文藝協會及藝術座劇團,翻譯演出易卜生等人的劇作。著有《新美辭學》、《近代文藝的研究》等。
1.唐詩人賈島與李洞的并稱。
1.全部領土由島嶼組成的國家。
1.唐代詩人賈島與詩僧無可的并稱。島嘗為僧,無可為島從弟。二人詩作風格相似,皆多凄苦之詞。
1.指唐賈島和孟郊的詩歌風格。島郊詩作多清切凄苦,因以并舉。
1.古指我國東部近海一帶及海島上的居民。
2.南北朝時南北雙方封建統治者各以正統自居,互相詆毀,北朝稱南朝為島夷。
3.指倭寇。亦泛稱外國侵略者‖有鄙視意。
1.似海島般聳峙。
1.謂樹木﹑立石等根部露出地面而倒仆。
1.轉手倒賣以牟取暴利。
1.破落;垮臺。
2.指建筑物倒塌﹑殘破。
1.輪換;換班。
1.戲曲板式,也寫作"導板"。多用以表達憤怒﹑激昂﹑悲痛的感情。
1.冒名頂替。
2.指受雇假冒身份,代人服役應差。
1.把文章倒過來背誦,能象流水一樣順暢。形容書讀得極熟。
1.見"倒?孩兒"。
1.企業或商店因虧空過甚無法維持而停業。
1.倒地而死。
1.向他人通融財物。
1.倒噎氣。
1.掉轉武器向己方攻擊。
1.觀眾在看演出或其他的表演時,故意發出不滿的怪叫聲。
1.戲曲演員在青春期發育時嗓音變低或變啞。
2.把一個倉里的糧食轉到另一個倉里去。
1.轉換門戶。
中低緯度地區,開口向南或西南的低壓槽。倒槽區有輻合上升氣流,與鋒面或高空槽相遇,往往產生云雨天氣。中國西南地區和湖南、江西一帶常有倒槽形成,并伸向華東地區,有時槽內還生成低氣壓,帶來陰雨天氣。有臺風活動時,也常有倒槽發生。
1.向一旁偏倒。
1.倒過來插入。
2.詩文創作的一種章法,即不按通常順序,把應在前面敘述的內容放到后面某處插入補敘。
1.即入贅。男方到女方家成婚,并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因同成婚后女方到男方居住,并成為其家庭成員的我國傳統習慣相反,故稱。
1.輪作。
1.即倒插門。
1.猶破產。
1.中途換車。
1.見"倒持泰阿"。
1.猶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
1.猶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
1.見"倒持泰阿"。
1.亦作"倒持太阿"。
2.倒持寶劍,將劍把交給別人。比喻輕率地授人權柄,自己反受其害。
1.表示失望或驚駭。
1.猶倒扣,倒過來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