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快樂,喜歡。
1.
亦作“惞”。
2.
喜悅;欣幸。
1.出自《左傳·昭公元年》諸侯其誰不欣焉望楚而歸之,視遠如邇。
2.出自《魏書?孫紹傳》然臣奉國四世,欣戚是同。
3.出自《歸去來辭》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4.出自《元佑三年春帖子詞·太皇太后閣》共道十年無臘雪,且欣三白壓春田。
5.出自《過五指山》詩民族欣解放,遷移出山林。
3.
愛戴。
1.出自《國語·晉語一》昔者之伐也,興百姓,以為百姓也,是以民能欣之。
4.
通“掀”。一說,欣當讀為晞,義為望,測量。見王念孫《讀書雜志·墨子四》附王引之說。
1.出自《墨子·耕柱》譬若筑墻然,能筑者筑,能實壤者實壤,能欣者欣,然后墻成也。
5.
姓。五代時有欣彪。有《通志·氏族五》。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欣氏,望出西河。五代貞明登科有欣彪,渤海人。今臨海有此姓。
6.
兔、牛絕有力者之名。
1.出自《爾雅·釋獸》兔……絕有力欣。
2.出自《爾雅略說·論清儒〈爾雅〉之學下》兔、牛絕有力者,皆曰欣。
1.石級;石臺階。
1.石級;石臺階。
1.同"石蹬"。
1.見"石堤"。
1.多石的荒地。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集。題天然癡叟著”。據馮夢龍序,知作者即席浪仙,其生平無考。十四篇。書名取義于東晉和尚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故事,寓推因及果,勸人作善”之意。篇中雖多因果說教,但對明代現實社會生活有較真實的反映。
1.石造的宮殿。
1.用石頭建筑的碉堡。
1.陶制的烹茶用具。
1.見"石凍春"。
1.美酒名。
1.巖洞。
1.亦作"石?"。石和斗。量器。借指數量。
2.美石琢成的酒器。
1.石穴。
1.游戲寓言文章中以擬人手法給石硯起的名稱。
1.又稱蛇籠。用以阻止水流的盛石竹籠。
1.石灰的別名。見明李明珍《本草綱目.石三.石灰》。
1.形似劍芒的豎立山石。
1.附著在石面的地衣類植物,可食。
1.生于水邊石上的苔藻。
1.大竹筏或大木筏。石,通"碩"。
1.珊瑚蟲的一種。呈樹枝形,骨胳為角質,著生于海底巖礁間。骨骼中之紅色節片可為裝飾品。
1.各種土建工程中挖﹑填﹑堆砌和運輸石頭的計量單位,通常用立方米計算,故名。
1.猶石屋。
1.石洞的口。形似大門敞開,故稱。亦借指隱者所居之門。
1.石壇。
1.石山的尖頂。
1.碑下石基座。
1.漢陸賈《新語.辨惑》"夫眾口之毀譽,浮石沉木。群邪所抑,以直為曲。視之不察,以白為黑。"后因以"石浮"喻是非顛倒。
1.石制之斧。
1.即石女。
2.婦人石像。
3.望夫石。傳說古有貞婦望夫不歸,化而為石。
1.石山。
1.一種海生軟體動物。俗稱鮑魚。肉味鮮美;殼入藥,并為鑲嵌螺鈿的材料。
1.深壑;大谷。
1.一種礦石,可作美容藥服用。
2.蝙蝠糞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二.天鼠屎》。
1.舊時家門口或街衢巷口常立一小石碑或石雕武士像,上刻"石敢當"三字,民間以為可禁壓不祥。
2.借指勇將。
1.花石綱的簡稱。
1.亦作"石砿"。
2.石橋。一說為置于水中供人渡涉的踏腳石。
硬度很小的含水硫酸鹽礦物。化學成分為caso4·2h2o。結晶體呈厚板狀或柱狀,純者為無色透明或白色,也有灰、淺黃、淺褐等色。主要在湖和鹽湖盆地中沉積而成。煅燒后得燒石膏,常用于塑造模型或作膠結材料。還用于醫藥、農業、制漆等方面。
1.石砌的樓房。寺院藏經之所。
2.見"石渠閣"。
1.巖石的底部;山腳。
1.古時雕琢玉和磬的匠人。
2.指石匠。
1.石室。
1.生擒。
1.產小馬。
2.指強悍的馬。
1.治生之具。指農具等。
1.《左傳.哀公元年》"﹝伍員﹞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后以"生聚教訓"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1.同"生聚教訓"。
1.科舉考試時秀才的課卷。
1.未漂煮過的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