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冷落、沒有生氣的樣子。
2.
名詞
(Xiāo)姓。
1.
亦作“肅”。
2.
蕭條冷落;凄涼。
1.出自《北芒客舍》詩蚊蚋歸豐草,枯葉散蕭林。
2.出自《為濮陽公陳情表》雖馬援據鞍,尚能矍鑠,而班超覽鏡,不覺蕭衰。
3.出自《愁泊》詩蕭風苦雨逐潮來,慘淡危舟倍足哀。
4.出自《雜詠》天長滄海闊,何以度蕭時。
3.
稀疏。
1.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愁萬種,醉鄉中兩鬢蕭。
4.
參見“蕭斧”。指蕭斧。
1.出自《鹖冠子·天權》究賢能之變,極蕭楯之元。
5.
見“蕭森”。草木茂密貌。
1.出自《洛陽伽藍記·平等寺》堂宇宏美,林木蕭森。
2.出自《又和董氏東園檜屏石床》密葉蕭森翠幕紆,暫來猶恨不長居。
3.出自《懷化驛芭蕉》詩孟夏日初赫,蕭森蔽炎光。
4.出自《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燦爛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蕭森。
6.
通“肅”。參見“蕭牆”,古代宮室內作為屏障的矮墻。亦指垣墻。
1.出自《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2.出自《李娃傳》乃引至蕭墻間,見一姥垂白上僂,即娃母也。
3.出自《醒世恒言·鬧樊樓多情周勝仙》〔朱真〕迤邐到周大郎墳邊,到蕭墻矮處,把腳跨過去。
7.
古國名。春秋時宋的附庸,子姓。在今安徽省蕭縣西北。公元前597年滅于楚。后仍為宋邑。
8.
姓。
9.
蒿類植物的一種。即艾蒿。
1.出自《詩·王風·采葛》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2.出自《南齊書·幸臣傳·紀僧真》僧真夢蒿艾生滿江,驚而白之。太祖曰:“詩人采蕭,蕭即艾也。蕭生斷流,卿勿廣言。”
3.出自《秋懷詩》白露下百草,蕭蘭共雕悴。
10.
見“蕭森”。草木凋零衰敗貌。
1.出自《郡舍南有園畦雜樹聊以永日》詩江城何寂歷,秋樹亦蕭森。
2.出自《秋思絕句》一片云深更作陰,東軒草樹共蕭森。
3.出自《九日黔國后園》詩天空遠水明秋岸,梧葉蕭森楓樹殘。
4.出自《無題》詩風波一浩蕩,花樹已蕭森。
11.
見“蕭森”。陰森。
1.出自《秋興》詩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2.出自《游白云歸感賦四律并柬同游諸子》夜氣蕭森十里堤,出門可有上天梯。
3.出自《入峽記》巫山突然挺立兩側,何止十二峰。陽光被奪,氣象蕭森。
12.
見“蕭然”。猶騷然。擾亂騷動的樣子。
1.出自《史記·酷吏列傳》及孝文帝欲事匈奴,北邊蕭然苦兵矣。
2.出自《兩省供奉官諫駕幸溫湯狀》不廢戒嚴,而猶物議喧囂,財力耗顇,數年之外,天下蕭然。
3.出自《明史·宦官傳二·陳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蕭然,生靈涂炭矣。
13.
見“蕭然”。空寂;蕭條。
1.出自《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2.出自《新唐書·宦者傳上·程元振》虜扣便橋,帝倉黃出居陜,京師陷。賊剽府庫,焚閭巷,蕭然為空。
3.出自《岳陽樓記》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4.出自《故鄉夜話》此外四壁蕭然,再沒有任何東西。
14.
見“蕭然”。稀疏;虛空。
1.出自《題〈林秀文集〉》鬢發蕭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2.出自《玉環記·皋謁延賞》雙親棄世十八年,囊篋盡蕭然。
3.出自《明史·忠義傳四·徐世淳》州嘗被賊,居民蕭然。
15.
見“蕭然”。簡陋。
1.出自《自笑》詩惟余數卷殘書在,破篋蕭然笑獠奴。
2.出自《先府君行狀》〔先君〕每行縣以物自隨,杯湯不肯受。去官貧甚,鬻所乘馬以行,行李蕭然,觀者嘆息。
3.出自《侯官陳君墓志銘》乘輿蕭然,襆被而已。
16.
見“蕭然”。蕭灑;悠閑。
1.出自《抱樸子·刺驕》高蹈獨往,蕭然自得。
2.出自《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詩秋水清無底,蕭然凈客心。
3.出自《游惠山》詩序愛其語清簡,蕭然有出塵之姿。
4.出自《死水微瀾》他同好友葛寰中談起這事,好像天大禍事,就要臨頭一樣,比起前數月,蕭然而論北京事情的態度,真不同!
17.
通“肅”。參見“蕭牆”,借指內部。
1.出自《韓非子·用人》不謹蕭墻之患,而固金城于遠境。
2.出自《后漢書·劉虞傳》明公不先告曉使得改行,而兵起蕭墻,非國之利。
3.出自《德勛廟碑》蕭墻釁起,群公喑拱,公則唱勤王復辟之大策。
4.出自《感時》詩謀傾孤注終無補,亂到蕭墻豈易平?
18.
通“肅”。參見“蕭斧”。古代兵器斧鉞。
1.出自《說文·草部》蕭,艾蒿也。從草,肅聲注
2.出自《說苑·善說》夫以秦楚之強而報讎于弱薛,譬猶摩蕭斧而伐朝菌也。
1.睡時印在臉上的枕頭花紋。
1.指珍藏的寶書秘籍。
1.臨河。
2.指臨銀河。
1.即枕函花。
1.一種能置于枕匣中的小種雞。
1.臥病。
1.見"貞烈"。
1.亦作"貞列"。亦作"貞栗"。
2.謂剛正有志節。常用以贊美守節不辱的剛強女子。
1.佛教語。指佛入滅之處。傳說佛于娑羅雙樹間入滅時,樹一時開花,林色變白,如鶴之群棲。貞,喻白色。
1.謂卜問不吉,其事難行。吝,通"遴"。
2.指幸竿禍患或善和惡等世事。
1.純美。
1.謂遁世歸真。
1.純正美好。亦指純正美好之人。
1.吉利的夢。
1.見"貞珉"。
1.亦作"貞?"。
2.石刻碑銘的美稱。
1.清廉儉約而又勤敏于事。
2.心志專一而又聰敏好學。
1.清白的名聲。
1.謂日月能固守其運行規律而常明。
2.指日月或日月之光輝。
3.堅貞清白的節操。
4.指堅貞賢明。
5.堅致透明。 6.純正。
1.指碑文。
1.對皇帝儀容的敬稱。
1.端莊靜默。謂不茍言笑。
1.舊時用于敬稱守節的母親。
1.經冬不凋的樹木。
2.特指女貞樹。
1.淳正嚴肅。
1.唐名妓。
2.從一而終﹑夫死不再嫁的婦女。
1.指雎鳩。水鳥名,即魚鷹。據說雌雄有固定的配偶,古人稱為貞鳥。
1.端莊凝重。
1.貞潔的婦女。
2.指修道院的修女。
3.石名。
1.漢趙曄《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載子胥至吳,乞食于溧陽女子。子胥已餐而去,又謂女子曰"掩夫人之壺漿,無令其露。"女子嘆曰"妾獨與母居三十年,自守貞明,不愿從適,何宜饋飯而與丈夫?越虧禮義,妾不忍也。子行矣!"子胥行,反顧女子,已自投于瀨水◇遂稱溧陽瀨水為貞女江。
1.峽名。在廣東省連縣南。峽西高巖名貞女山。因巖下有石相傳為女子所化而得名。自來詠貞女化石事指此。
1.古琴曲名。
1.猶忠魂。
1.退隱;隱居。
1.長青而茂盛。
1.政治清明的時代。
2.猶貞節。
3.準時。
1.猶正氣。
1.堅硬的器物。喻有大用的材器。
1.指官鑄的錢幣。
1.忠貞勤勉。
1.堅貞高潔。
1.貞潔的情懷。
1.堅貞不渝的志趣。
1.真詮。
1.堅貞誠信。
1.堅定。
1.守志不移的人。
2.太平天國對女官的尊稱。
1.貞一仁慈。
2.忠貞而仁愛。
1.謂常青不凋的容色。
1.貞靜柔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