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親近而態(tài)度不莊重。
2.
動詞
〈書〉輕慢。
1.
接近;親近。
1.出自《書·太甲上》予弗狎于弗順,營于桐宮,密邇先王其訓,無俾世迷。
2.出自《左傳·襄公六年》宋華弱與樂轡少相狎。
3.出自《齊東野語·潘庭堅王實之》籍中有吳宜者,王所狎也。
4.出自《中國教育會之回憶》敬吾既日與新黨狎,得為愛國學社之庶務(wù)員。
2.
熟習;習慣。
1.出自《國語·周語中》此羸者陽也,未狎君政,故未承命。
2.出自《論衡·程材》齊都世刺繡,恒女無不能;襄邑俗織錦,鈍婦無不巧。日見之,日為之,手狎也。
3.出自《魏博節(jié)度觀察使沂國公先廟碑銘》唐繼古帝,海外受制。狎于太寧,燕盜以驚。
3.
馴順。
1.出自《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
2.出自《新唐書·韋思謙傳》雕、鶚、鷹、鹯,豈眾禽之偶?奈何屈以狎之?
4.
輕忽;輕慢。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年》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
2.出自《春秋繁露·俞序》敵國不可狎,攘竊之國不可使久親,皆防患為民除患之意也。
3.出自《權(quán)書上·心術(shù)》吾之所長,吾陰而養(yǎng)之,使之狎而墮其中。
4.出自《秋夜聽俞秋圃彈琵琶賦詩書諸老輩贈詩冊子尾》任吾談笑狎諸侯,四海黃金四海游。
5.
戲謔;狎玩。參見“狎徒”。
1.出自《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公與人有畛域,不為戲狎,人得一笑語,重於金帛之賜。
2.出自《東城老父傳》三尺童子,入雞群,如狎群小。
3.出自《智囊補·察智·詰奸》林適與張狎,聞夫叩門聲,匿床下。
4.出自《聊齋志異·霍生》邑王氏與同窗某狎。
6.
更迭;交替。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且晉楚狎主諸侯之盟也久矣!
2.出自《國語·晉語八》今將與狎主諸侯之盟,唯有德也,子務(wù)德無爭先,務(wù)德,所以服楚也。
7.
密集;擁擠。
1.出自《文選·傅毅〈舞賦〉》車騎并狎,巃嵸逼迫。
8.
接連;連續(xù)。參見“狎至”。
1.出自《孔氏談苑·蘇軾以吟詩下吏》蘇軾以吟詩有譏訕,言事官章疏狎上。
9.
亦指親近的人。
1.出自《禮記·檀弓下》夫入門右,使人立于門外告來者,狎則入哭。
1.謂用錢財買魚鱉之類來放生。
1.交納錢物而免除死罪。
1.唐代用試詩來彌補試帖落選的一種考試方法。
1.謂交納銅錢抵銷過失。猶罰款。
1.交納錢物以減免徒刑。
1.謂用錢物贖罪。
1.買藥;抓藥。
1.用以贖罪的銀錢。
1.出錢以免除勞役。
1.犯人交納錢財以免除杖刑。
1.用錢折罪。
1.贖回人口或物件所付出的代價。
1.用錢物贖免罪行。
2.謂用某種實際表現(xiàn)抵銷罪過。
1.舊時私塾的教師。
1.在私塾就讀的學生。
1.指塾師的報酬。
1.揉制細軟的陳艾。
熟悉;了解自幼飽讀兵書,熟諳戰(zhàn)法|熟諳人情世故。
1.精熟地背誦。
1.精制的五彩綢衣。
1.已經(jīng)烹調(diào)好的菜。多指出售的熟肉食品。
1.指蒸熟的燈心草莖的中心部分。
1.詳察。
1.猶成熟。
1.軟皮鞭。舊時用作刑具。
1.謂搗爛。
1.經(jīng)過多年耕種的土地。
2.中藥名。經(jīng)過蒸曬的地黃。也稱熟地黃。
1.反復地閱讀,認真地思考。
1.養(yǎng)過孩子的婦人。
1.親熱;相熟。
1.漚熟的糞肥。
1.暖風,和風。
1.反復熟習。
2.謂親切,關(guān)懷。
1.精耕。
1.猶熟視。
1.熟習。
1.攪拌調(diào)勻。
1.深江。
1.舊時指歸順的或發(fā)展程度較高的少數(shù)民族。
1.熟練;習慣。
2.輕浮油滑。
1.相熟。
2.通過深耕﹑曬垡﹑施肥﹑灌溉等措施,把不能耕種的自然土壤變成可以耕種的農(nóng)業(yè)土壤。
1.習用的話語。
1.曾經(jīng)耕種過后來荒蕪了的土地。也稱熟荒地。
1.熟悉;熟練。
1.木炭燒透后的文火。
1.用原料加工制成的物品。
1.周密地謀劃。
1.熟悉的地方。指熟悉的行業(yè)。
1.煮煉過的縑。
1.宛轉(zhuǎn)地勸說。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